比喻農民收麥的句子
【第1句】: 形容“小麥”的句子有哪些
【第1句】:你悄悄走來,走進田間,麥子香味四飄,那畝畝莊稼,遠看好似翻滾的千層波浪;近看,麥子,笑彎了腰,高梁漲紅了臉、玉米樂開了懷,地里的人忙及了,"唱一曲呀收獲的歌,收了麥子,收高梁啊,收了玉米,收大豆啊,收獲完了送國家啊。"悠洋的歌聲道出了農家秋收的喜悅。
【第2句】:地里的麥子,長得肥綠肥綠,風刮著,就像一湖綠水。
【第3句】:微風吹拂,麥苗輕輕晃動,好像把自己的精神抖擻抖擻,準備使出全身的力氣往上躥呢!
【第4句】:麥子長勢差,稀稀拉拉,又細又蔫又黃,像狗尾巴草一樣短小干癟。
【第5句】:田壟里的麥苗稀稀拉拉的,像是在翹首苦盼著下雨
【第6句】:夏末秋初的南風刮來了新麥子的香氣和蒿草的氣息。
【第7句】:這是麥子成長最旺盛、魅力最四射、青春最耀眼的時期,麥地里那一片片沉甸甸的正在慢慢燃燒的麥子焦躁而壯烈地站在麥地里。天是那么藍,地是那么鵝黃。白云在遠處飄飄悠悠的,周圍的一切靜悄悄的,只有風兒在輕輕地訴說,只有樹葉在竊竊私語,只有白云在悠閑地飄來飄去,只有天和地、我和大自然和諧地融合在一起。
【第8句】:遠遠望去,麥苗長得密集齊整,好像川裁刀削平的毛茸茸的綠色地毯鋪資開來。淺棕色的田梗經緯交織.就好像綠毯中的彩紋,美觀大方。微風吹拂,麥苗輕輕晃動,好像把自己的精神抖擻抖擻,準備使出全身勺氣往上竄呢。
【第9句】:從小就喜歡那種麥子的淡淡的清香,就像是剛出籠的饅頭一樣,讓人陶醉,讓人想象。
【第10句】:那雪,潔白溫柔的雪,現在已變堅硬,堅不可摧,硬不可侵;它將這世界封住,它將這空間罩住,將這無垠曠野上村落割裂,將這冰河封住,將這莊稼覆住。麥子在這寒冷中,在這冰封雪覆下仍茁壯生長,泛著綠、泛著黃,泛著生機與蓬勃。麥子一直就是我的寓言、一直就是我的神話、一直就是我的傳說。麥子,穿透了幾千年囤積的冰雪,我看見它綠色的血液在流淌,我看見它白色的骨骼在顫響,這只是在證明,它還有呼吸、還有心跳、還有征服的力量。麥子,我的圖騰、我的宗教、我的信仰、這是我對于麥子由衷的贊賞!
【第11句】:這金燦燦的麥子,顆粒飽滿,凝聚著耕種者的心血,散發著誘人的麥香。
【第12句】:正是麥子拔節、抽穗、揚花、結籽的時節,萬傾麥海.泛著綠油油的波浪。走近麥田,只見長長的麥穗挺著濃密的鋒芒,鋒芒根部開出一朵朵小小的白花。一些不知名兒的小蜂在麥穗前繞來繞去.花大姐也在穗子上,葉子上爬來爬去的忙碌著。
【第13句】:五月里,麥田黃了,一片又一片。粗壯的桔桿上挑著蓬乍乍的穗頭,熟得那么歡暢,深沉,像串串金色的汗珠,像無邊的金色的海。
【第14句】:下雪了,麥苗娃娃在雪被下面.‘呼呼”地睡得正香。有的麥苗娃娃把頭伸出被子外面,好像一個探頭顧盼的頑童.好奇地打量著這粉妝玉砌的世界。
【第15句】:成熟的麥子.挺著沉甸甸的腰桿,互相磨擦著.發出嗦嗦的響聲。“突突突”收割機響過,麥田一排排地倒了下去。
【第2句】: 描寫五月收麥子的詩句
【第1句】: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觀刈麥》 原詩 《觀刈麥》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譯文 農家很少有空閑的月份,五月到來人們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風,覆蓋田壟的小麥已成熟發黃。婦女們擔著竹籃盛的飯食,兒童手提壺裝的水,相互跟隨著到田間送飯,收割小麥的男子都在南岡。
他們雙腳受地面的熱氣熏蒸,脊梁上烤曬著炎熱的陽光。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氣炎熱,只是珍惜夏日天長。
又見一位貧苦婦女,抱著孩兒站在割麥者身旁,右手拿著撿的麥穗,左臂掛著一個破筐。 聽她望著別人說話,聽到的人都為她感到悲傷。
因為繳租納稅,家里的田地都已賣光,只好拾些麥穗充填饑腸。現在我有什么功勞德行,卻不用從事農耕蠶桑。
一年領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還有余糧。想到這些暗自慚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第2句】:五月江南麥已稀,黃梅時節雨霏微。 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浣溪沙·五月江南麥已稀》 原詩 《浣溪沙·五月江南麥已稀》 五月江南麥已稀,黃梅時節雨霏微。
閑看燕子教雛飛。 一水濃陰如罨畫,數峰無恙又晴暉。
湔裙誰獨上漁磯。 譯文 五月的江南,未收的小麥稀疏錯落。
恰逢梅雨時節,小雨霏霏,在屋檐下靜坐,看成年的燕子教雛燕學習飛翔。堤岸上綠蔭深濃,遠遠看去就像濃墨潑出來的山水畫,煙雨消散,山峰又秀色如初。
那在水邊石磯上浣洗衣裙的女子是誰呢? 【第3句】:大婦腰鐮出,小婦具筐逐,上垅先捋青,下垅已成束。 出自宋代詩人張舜民的《打麥》 原詩 《打麥》 打麥打麥,彭彭魄魄,聲在山南應山北。
四月太陽出東北,才離海嶠麥尚青, 轉到天心麥已熟。 鶡旦催人夜不眠,竹雞叫雨云如墨。
大婦腰鐮出,小婦具筐逐, 上垅先捋青,下垅已成束。 田家以苦乃為樂,敢憚頭枯面焦黑! 貴人薦廟已嘗新,酒醴雍容會所親; 曲終厭飫勞童仆,豈信田家未入唇! 盡將精好輸公賦,次把升斗求市人。
麥秋正急又秧禾,豐歲自少兇歲多, 田家辛苦可奈何! 將此打麥詞,兼作插禾歌。 譯文 打麥打麥,彭彭魄魄,聲音發在山南,回聲響在山北。
四月里太陽從東北升起,剛爬上山尖,麥兒還青,轉到中天,麥穗已黃熟。鹖旦不停地叫著,催著農民們早早起床;竹雞又鳴起,報告大雨將來,烏云如墨。
大婦帶著鐮刀出門,小婦背上筐子跟著。上田垅先捋取青穗,下田垅麥已捆成束。
田家以苦為樂,怕什么頭發枯黃面容焦黑?達官貴人們祭祖后已經嘗新,喝著酒大宴賓客。 一曲奏罷吃飽喝足犒賞奴仆,怎能想到農民們一口也沒吃著?他們把好麥都交了租賦,又把剩下的上市場去出售。
正忙著收麥又要趕著插秧,畢竟豐年太少兇年太多,田家辛苦是無可奈何!獻上我的打麥詞,又當作一首插秧歌。 【第4句】: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出自宋代詩人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其二》 原詩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譯文 初夏正是梅子金黃、杏子肥的時節,麥穗揚著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盡正在結籽。夏天日長,籬落邊無人過往,大家都在田間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飛舞。
【第5句】:九月筑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出自先秦佚名的《國風·豳風·七月》 原詩節選 《國風·豳風·七月》 九月筑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晝爾于茅,宵爾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
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九月肅霜,十月滌場。
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譯文 九月修筑打谷場,十月莊稼收進倉。黍稷早稻和晚稻,粟麻豆麥全入倉。
嘆我農夫真辛苦,莊稼剛好收拾完,又為官家筑宮室。白天要去割茅草,夜里趕著搓繩索。
趕緊上房修好屋,開春還得種百谷。十二月鑿冰沖沖,正月搬進冰窖中。
二月開初祭祖先,獻上韭菜和羊羔。九月寒來始降霜,十月清掃打谷場。
兩槽美酒敬賓客,宰殺羊羔大家嘗。登上主人的廟堂,舉杯共同敬主人,齊聲高呼壽無疆。
【第3句】: 【《觀刈麥》:①勞動的艱辛的句子②矛盾心理的句子】
①勞動的艱辛的句子: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②矛盾心理的句子: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觀刈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詩歌一開頭便交代了寫作背景,表明是五月麥收的農忙季節.接著“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兩句描寫了婦女帶著小孩趕往田間地頭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送水送飯的情景.隨后,寫到了青壯年們的勞累和辛苦,他們“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不顧烈日的烘烤,腳踩發燙的土地,不辭辛勞地在南岡麥田低頭收麥.“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盡管他們已經筋疲力盡,但為珍惜這晝長的夏天也顧不得炎熱太陽的炙人了.詩到此處,一家人辛苦忙碌的景展現在我們面前,為此讀者也給予了深深的憐憫之情.接著,作者又描繪了令人心酸的圖景.“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手懸敝筐.”一個貧窮的婦女懷抱幼小的孩子,手里提個破籃子在一旁揀拾收麥時遺落的麥穗.“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原來為了繳納官稅,她家買光了田地,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著別人收割時散落的碎麥來過活,真是令人同情與傷心.以上描寫的兩種情景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賦稅壓迫下的農民們的艱難生活,他們辛苦忙碌的種田,但仍然沒有保障,今天的割麥人很有可能成為明天的拾麥者,這強烈的諷諭盡在其中.。
【第4句】: 【答案《觀刈麥》哪幾句描繪割麥人勞動的情景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這四句正面描寫收麥勞動.哪怕腳下暑氣蒸騰、背上烈日烘烤,哪怕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他們都全然不顧,只是希望趁著夏天日子長好多干點兒活.因為他們珍惜麥子,要抓緊時間收割.他們臉對著大地,背對著藍天,下面如同籠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們用盡一切力量揮舞著鐮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記了炎熱,因為這是"虎口奪糧",時間必須抓緊呀!天氣如此之熱,白天又如此之長,而人們卻竭力苦干,就怕浪費一點時間,可見人們對即將到手的麥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種違背人之常情的寫法來突出人們此時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賣炭翁》中有"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之語,"愿"字的用法與此處"惜"字的用法正同.家里的田地都為交賦稅給低押光了,家里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穗來充饑.當時社會繁重的賦稅制度. 作者結合自身,將自己的舒適生活和農民的痛苦遭遇兩相對照,心里感到萬分愧疚,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作者從“觀刈麥”這個特定窗口,看到了農民苦痛生活的全部,從而傳達出一種對農民深深同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