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氏宗親分享感言
廣東哪里邱氏宗親最多,歷史最古老?
今日尤以四川、湖南、廣東、湖北等省多此四川省邱姓約占全國漢族邱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
丘(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七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七。
邱姓本為“ 丘”姓,邱姓源出有四,分別為出自姜姓、姒姓、媯姓、他族改姓。
【第1句】:出自姜姓,為姜太公的后裔。
西周初年,太師呂尚(姜姓,呂氏,名望)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被封于齊,建齊國,都營丘(今山東淄博市東北舊臨淄),號稱齊太公,俗稱姜太公。
其子孫中后有以地為氏的,稱為丘氏。
東漢《風俗演義》載:“齊太公望封營丘,支孫以地為氏。
”史稱丘姓正宗。
2,出自姜姓,姜太公后裔,因輔佐有功,其中一子被賜丘姓。
【第3句】:出自姒姓。
夏帝少康時,封其小兒子曲烈于鄫(今河南省柘城縣北),至周靈王時,為莒國所滅,其子孫去邑為曾氏,其后分支中就有以丘為氏。
此為曾、丘聯宗之說。
【第4句】:出自媯姓,以地為氏。
春秋時,陳國(開國君主是胡公滿)有宛丘,邾 國(傳為顓頊后裔挾所建,曹姓)有弱丘,居者皆以丘為氏。
【第5句】:出自他族改姓。
。
《后漢書·烏桓傳》載烏桓有丘氏,如漢代少數民族烏桓族有丘氏。
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魏書.官氏志》載有鮮卑族復姓丘林氏、丘敦氏改為漢字單姓丘。
這幾支以丘為姓的宗族,后來大多數都改了邱姓。
滿清入關以前,這個家族大多是以丘(古時的丘與邱通用)為姓的,一直到清雍正皇帝時,才由于避諱孔子的名號,而下令把丘一律改為邱姓,表示對至圣先師的崇高敬意。
因此,丘、邱本同源。
民國初,近代詩人邱逢甲倡議復丘姓本字,他首先將本人姓名寫作丘逢甲,閩、粵邱姓族人也紛紛響應改邱為丘,但仍有不少邱姓人繼續沿用邱字。
結果現在的邱姓人士隨處可見,而以丘為姓的人反而不多了。
求邱氏家譜 輩份。
一、邱氏源流: 炎帝是邱氏遠祖,是傳說中的華夏族的祖先,號烈山氏,又稱神農氏,為姜水(今岐水)一帶的部落首領。
姜尚是炎帝的后代,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又稱姜太公、呂太公、呂望、太公望。
炎帝姜姓部落先后派生出呂、邱、許、謝、丁、賴等一百多個姓氏。
姜太公(公元前1211年~公元前1072年)胸懷大志,博學多才,文韜武略,長于用兵,工于奇計,善于治國。
輔助周文王治國,輔佐周武王伐紂滅商,功勛卓著,受封于齊,都營邱。
太公三子穆公受封鎮營邱,其裔孫為紀念先祖豐功偉績,以地為姓,邱氏由此而來。
故邱氏尊姜太公為太始祖,尊穆公為開姓始祖。
目前廣為流傳穆公世系,記述繁衍世系情況,多以此為據。
邱姓之祖得氏之所由始何時何人,還有弱公說、安公說等。
四川梁平邱(邱)氏族譜,記載以春秋時邾國大夫弱公為邱氏開姓始祖,此系源自黃帝之裔高陽氏顓頊,其裔祝融氏吳回之子陸終第五子安,曹姓。
而福建泉州族譜資料則記載:“一世安公,齊獻公元孫,居營邱,以邱為姓,邱姓之祖得氏之所由始也。
”此外,古代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如邱敦氏、邱林氏、梁邱氏、閭邱氏等,在民族歷史演化中改復姓為單姓邱者也有。
歷史上,自北方南遷,后成為客家民系的邱氏族人都屬姜太公后裔。
傳至穆公第二十二世祖,俊仕漢為驃騎將軍節鎮江淮,留江左居吳興。
又傳至第二十七世祖英公,漢末自吳興遷于河南光州固始,邱族始大,“故邱氏望著河南從其盛也”。
邱氏望出河南,稱“河南衍派”。
二、在廣西的遷徙以及分布情況: 邱三五郎裔孫主要播遷到廣西的桂林、騰縣、賀縣、昭平、陽朔、鐘山、平南等縣市區;廣西陸川的客家邱就有13族,人數不下5萬,其中覃村邱氏族譜記載,他們是來自福建省汀州府上杭縣‘珠璣街’瓦子巷,至今已有500多年,傳了20多代。
邱氏60世排序表如下: 仁德乾坤久 ,義重時日長。
禮全永富貴, 智明大吉昌。
信誠立業本, 忠勇振國光。
孝恭傳家寶, 友愛致和祥。
善積余慶厚, 福壽顯名揚。
祖恩貽澤遠, 世代秉承旺
本人姓邱邱氏家譜文崇樹爾前面都不知道了,上哪能查到
邱氏宗親,可試試 找你家譜 的修譜找譜、尋根問祖方法:將現有已知的姓氏和字輩等資料,錄入“找你家譜”,通過修譜找譜、續字排輩法,可將失散族人聯系起來,找到更詳細的信息,堅持尋根,必有所獲,具體講解\\\/操作:使用 找你家譜 FindU 的手機修譜·網絡尋根方法,修譜找譜,續字排輩。
手機修譜·網絡尋根蒲千尋家譜展示
請問中華丘(邱)氏宗親聯誼總會網址是多少
經中華丘(邱)宗親聯誼會研究決定,世界丘(邱氏)子孫,自即日起建議啟用60輩輪回排字表,以別世系,分長幼,增親情。
中華丘(邱)氏始祖為姜子牙第三個兒子丘穆,姜子牙為中華丘(邱)氏太始祖,丘穆為中華丘(邱)氏始祖。
本排字表從丘穆的第91世孫開始排起。
安丘市邱氏20孫為丘穆的第100孫,為“長”字輩,21世孫為“禮”字輩,22世孫為“全”字輩,23世孫為“永”字輩,24世孫為“富”字輩,25世孫為“貴”字輩,26世孫為“智”字輩,27世孫為“明”字輩,28世孫為“大”字輩,29世孫為“吉”字輩,30世孫為“昌”字輩。
以此類推。
本次60輩輪回采用中間字排序法。
如丘穆102世孫(安丘邱氏22世孫),取名的規則為邱全“某”,中間一個字都用“全”字,第三個字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
下一個60世排序采用最后一個字排序法。
如邱穆的第151世孫(安丘邱氏71世孫”應取名為邱“某”仁,第三個字都用“仁”字,中間字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
敬請邱氏子孫都能夠按照這個規則取名,以便于邱氏后裔互相聯系和幫助。
中華丘(邱)是60世排序表如下:仁德乾坤久 ,義重時日長。
禮全永富貴, 智明大吉昌。
信誠立業本, 忠勇振國光。
孝恭傳家寶, 友愛致和祥。
善積余慶厚, 福壽顯名揚。
祖恩貽澤遠, 世代秉承旺。
“邱姓”與“丘”姓有何異同
丘邱氏宗親本脈,綿延世澤。
其相區別始于清朝雍正三(1725),雍正皇帝詔令尊孔避諱,強迫丘氏族“丘”改為“邱”。
丘邱通用,乃同源同根同姓,不能誤為兩個姓,也不能認為丘為大姓,邱為小姓。
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后,中華民國開國大典活動的積極籌備人之一、民族英雄、教育家、詩人丘逢甲與清舉人丘荷公(又名復,福建上杭人)等聯名上書中央政府,請求除去“邱”之“阝”,恢復“丘”姓。
倡議登載在當時閩粵地方報上,邱氏族人聞訊紛紛響應,改“邱”為“丘”,但未聞此議者或聞之有慮者繼續沿用“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