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和比喻的句子
【第1句】: 舉出打比方和比喻的句子各10個左右,
一、打比方 【第1句】: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
【第2句】:陽光下盛開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第3句】:皎潔的明月高掛在淡藍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樣瀉下來,大地一片銀白色。
【第4句】:春風(fēng)像個慈祥的母親,拂著你的臉頰,使你感到舒暢,心曠神怡。 【第5句】:云彩像一朵朵潔白的羽毛,輕輕的飄浮在空中。
【第6句】: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邊,穿著白衣服的仙女. 【第7句】:春天是位魔法師,她融化了冰雪,讓小草破土而出。 【第8句】: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
【第9句】: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顆顆寶石綴在湖面之上。 【第10句】: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了枝頭。
走近看,仿佛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 二、比喻 細細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紡出的線一樣。
彎彎的月亮像一條小船掛在夜空中。茫茫的草原像一張無邊無際的綠毯。
圓圓的池塘就好像一面大鏡子。弟弟的臉蛋像蘋果一樣又圓又紅。
天上的朵朵白云像一只只可愛的綿羊。太陽像一個大火球似的高高地掛在天空。
大象的耳朵就好像兩把大大的蒲扇。樹上的蘋果像燈籠似的又大又紅。
字典就好像一位不開口的老師一樣,教會我很多知識。
【第2句】: 打比方的句子與比喻區(qū)別在哪里
'這個句子是不是打比方的說法?” 這是《秋天的香山公園》里的一個句子。
我不假思索地答道:“這當(dāng)然是打比方。”王老師又接著問:“那是不是比喻句呢?” “是呀,當(dāng)然是比喻句,這不是把香山的楓葉比著彩蝶嗎?”我又肯定地回答。
我這樣解釋道:“我認為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而打比方是一種說明事物的方法。” “不是不是!比喻和打比方是不同的,一個完整的比喻包括本體、喻體和比喻詞三部分。
而打比方可以沒本體和喻體的。”教高二年級的熊老師反駁道。
回到家,我再在網(wǎng)上查了查,有一條我比較認同: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用具體、形象的、為人們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生疏的事物或深奧的道理,使自己的表達更加生動、明白。這兩種修辭方法都是重在兩個事物的相似方面。
比喻是一種修辭格式,一般由本體(所說的事物)、喻體(用來做比的事物)、喻詞(用來連接本體和喻體的詞語)三部分構(gòu)成。比喻要求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本質(zhì)不同的事物,它們必須有相似點。
“打比方”在使用中不象比喻那樣正規(guī),在口語里我們使用的比較多。
【第3句】: 請問打比方的句子具有什么特征
比喻就是通常說的打比方,即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一個事物或情境來比方另一個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手法。
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變抽象為具體,深奧為淺顯,還能使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和想象。比喻句常有比喻詞,如“像······似的”“像······一樣”“好比”“是”“變成”“仿佛”等。
如: 露似真珠月似弓。(明喻)陽光下盛開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暗喻)兩只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下黃色的淚珠里。(借喻)應(yīng)該注意:有“好像”“像”“是”一類詞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判斷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句,關(guān)鍵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有的同學(xué)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詞語的句子就認為一定是比喻句,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在小學(xué)語文課本中,有五種“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A ,表示同類比較【第1句】:江上的輪船像一葉葉扁舟。
(《南京長江大橋》) 句中的“輪船”和“扁舟”是同一類事物,通過比較,突出長江水的浩大。【第2句】:奶奶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
(《賣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現(xiàn)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情況下的比較。B,表示舉例【第1句】:“你騙誰,像你這樣的大官會沒有錢?”(《“你們想錯了”》) 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為例子,說明凡是當(dāng)官的就一定有錢。
【第2句】:“像您這樣高個兒干不了這重活兒……”(《挑山工》) 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為例子,說明凡是“高個兒”都當(dāng)不了挑山工。C,表示猜測【第1句】:珊迪聽了,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我,好像表示感激。
(《小珊迪》) 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兩項事物,只是表示猜測。【第2句】:小麗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愛的草塘》) 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測,是為了加強語氣,說明估計的準(zhǔn)確性。
D,表示聯(lián)想,想象【第1句】: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光曲》) 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
【第2句】:雞……咯咯地叫著,用嘴啄著木板,好像說:“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雞》) 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雞的“咯咯叫”、“啄木板”,聯(lián)想到是對小主人的說話。E,表示說明【第1句】:獵人微笑著說:“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個客人,得像個主人……”(《大森林的主人》) 句中用“像”來直接闡述某一道理。
【第2句】:狼連忙半閉著眼睛,說:“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會搖尾巴的狼》) 句中用“像”來指出某種情況。那么,怎樣識別“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時具備了以下兩個條件: 一是甲和乙要是兩個不同類的事物;二是這兩個事物要有相似點。
如果同時具備了這兩個條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則,那就不是比喻句。練習(xí):1下列各句中有一句屬非比喻句,這句是( )A.北京城像一塊大豆腐,四方四正。
B.四合院是一個盒子。C.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
D.胡同是貫通大街的網(wǎng)絡(luò)。答案c2 找出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句子( )A. 一座又一座立交橋,猶如雨后春筍。
B. 長虹飛架遍京華。C. 土橋……一排排露出了像在神社屋檐椽子上見到的白色缺口。
D. 賽納河如一條美麗的帶。解答: 選C。
3 判斷是比喻還是非比喻a 塑像塑得很精致細膩,一個個都像活的,有的像在沉思,有的像在凝視~~~~走近去,你仿佛會聽見她們說笑的聲音。不是。
是表想像。b正像達爾文發(fā)現(xiàn)了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樣,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
不是。表同類比較。
c而今確實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來,淅淅瀝瀝,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不是。
表想象。d無數(shù)照明彈升上天空,黑夜變成了白天。
不是。同類相比。
e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擁護革命的群眾。是。
群眾——是——銅墻鐵壁,暗喻。f我們的城市是一座海濱城市。
不是。表判斷。
g老栓倒覺爽快,仿佛一旦變了少年,有給人生命的本領(lǐng)似的。不是。
表想像。h一個回頭看他,樣子不甚分明,很像久餓的人見了食物一般,眼里閃出一種攫取的光。
不是。表想像。
i只見一堆人的后背;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向上提著。是。
(樣子)---仿佛---鴨,明喻。j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
是。眼光---像----刀,明喻。
k他的精神,現(xiàn)在只在一個包上,仿佛抱著一個十世單傳的嬰兒,別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是。
包——仿佛——嬰兒,明喻。l兩塊肩胛骨高高凸出,印成一個陽文的“八”字。
是。(樣子)——成——“八”字,暗喻。
m兩人的眼光,都仿佛要在他身里注進什么又要取出什么似的。不是。
表猜測。n路的左邊,都埋著死刑和瘐斃的人,右邊是窮人的叢冢。
兩邊都已埋到層層疊疊,宛然闊人家是里祝壽時的饅頭。是。
兩邊的叢冢——宛然——饅頭,明喻。o華大媽化過紙,呆呆坐在地上;仿佛等候什么似的,但自己也說不出等候什么。
不是。表猜測。
p她不能夠講究打扮,只好穿得樸樸素素,但是她覺得很不幸,好像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不是。
表猜測。q路瓦栽,好像老了五年,他決然說:“應(yīng)該想法賠償這件首飾了。”
不是。表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