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三天游感言
到內蒙古旅游能讓人感覺到什么
到內蒙古旅游能讓人感受蒙古人的熱情好客,粗狂豪爽。
能看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色和一望無際的草原,能體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
讀了草原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豐富多彩,它那濃郁的鄉土氣味和樸實風格,深受全國人民的喜愛,而且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
其中更是以其獨特的風格贏得贊譽。
是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陜北地方特色的一種體裁,它的內容和曲調都異常豐富,其節奏一般較自由舒展,聲音高亢、嘹亮,音域寬廣,旋律有的起伏很大,有的則平穩委婉,有的感情豪放率直,有的則柔和抒情,表現出了各種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在演唱特點上,一種是以聲音平直高亢的山歌風格來表現,另一種則以感情細致、聲音委婉的小調風格來表現。
陜北民歌的主題 民歌和人民生活的聯系緊密,歌唱黨、歌唱社會主義祖國、歌唱勞動、歌唱幸福生活成為陜北民歌的主題。
下面談談陜北民歌的主題所表現的幾個重要方面。
(一)勞動,創造了財富,也創造了人類的文化。
因此,歌唱勞動是一切民歌的共同特點,也是一切民歌的突出主題。
一般地說,勞動歌包括兩個內容。
一是以勞動生活為題材,表現勞動情緒的勞動歌。
這種歌在舊社會往往是勞動者在沉重的勞動之余,概嘆生活的艱難和對自己處境的憤懣,反映出勞動者與剝削者之間的對立關系。
二是歌唱勞動本身,流露出質樸、健康的韻律的勞動歌。
這種歌是勞動者在勞動時和著勞動的節拍,夾著勞動呼聲或全用勞動聲組成的歌。
這兩種內容的歌,前者內容較為豐富,后者內容較為單純。
(二)政治歌是人民群眾的晴雨表。
其有有戰歌,有頌歌,戰歌對敵,頌歌對我。
反映在陜北民歌中的第二個突出主題,便是勞動人民對封建剝削制度、地主武裝的控訴和反抗,對黨、對領袖、對革命的熱情歌頌。
民歌的字里行間充滿人民群眾對革命領袖真摯的愛戴和深厚的情誼。
(三)生活歌在陜北傳統民中極為豐富,題材也較廣泛。
有反映家庭生活、風土習俗的歌,也有傳授自然知道、生產經驗的歌。
這些歌雖然是點點滴滴,片片斷斷,甚至有些知識、經驗還介紹得不夠正確,但是,這些家庭生活、習俗習尚歌,表現了陜北人民開朗的性格和樂觀的情緒;這些零星的知識、經驗對于生活在窮鄉僻壤的農民來說,在他們的知識領域里還是增加了一些東西。
民間文學是“生活的教科書”,是“口頭歷史課本”。
(四)愛情歌是傳統民歌中一枝艷麗的花朵,也是民歌中最古老的主題之一。
陜北傳統民歌中數量最多流傳最廣的應該說是情歌。
愛情歌同其它各類民歌一樣,是勞動人民在愛情生活方式面的真實反映。
其中有青年男女互相愛慕、追求之歌,有表示對愛情生活的正確認識與愿望的歌,也有對統治階級干涉婚姻的強烈反抗的歌。
尤其是革命后產生的新情歌,“情歌”的含義已有了新的發展和補充。
它雖借助于傳統形式,但其中所表現的新道德、新思想、新感情更為可貴,更加動人,不少作品洋溢著濃厚的時代氣息。
情歌所表現的主題,概括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1句】:描寫青年男女互相愛慕。
眷戀的心情,表現男女青年純真的思想。
愛情的產生和發展,一般都有一個過程,因此情歌中對于愛情過程中青年男女的心理、情態作了細微的描繪。
【第2句】:歌頌堅貞不渝、至死不移的愛情,表現勞動人民崇高的。
勞動人民純真的愛情和封建階級所希望的虛偽的愛情不同,它是真摯而堅決的。
【第3句】:表現離愁別恨和無盡的相思。
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廣大人民在封建統治的殘酷剝削、壓榨下,農民沒有土地、耕牛,生活不下去,被迫背井離鄉,異地謀生;或者被迫服役,從而掀起了愛情生活中不平常的波浪——揮淚相別,別后彼此深情憶念。
為了尋求,排遣這種離愁別恨,表達無盡的思念,便產生了許許多多滿腔哀怨、纏綿凄絕的小調。
在陜北傳統民歌,這類小調情真意實,最能撥動人們的心弦。
【第4句】:表現婦女對罪惡的封建婚姻制度的強烈反抗。
維護封建反抗統治的封建制度禮教,都奴虐婦女,扼殺愛情,摧殘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男女,造成種種悲劇。
但是受傷者的心靈畢竟還在沸騰的胸膛里顫動。
在飽含血淚的情欲中,并不令僅都是哀怨的嗟嘆,還有倔強憤怒的吶喊,這就是當青年男女的愛情受到阻攔、破壞或者承受著封建婚姻的痛苦時,他(她)們敢于用最大的魄力反對封建社會中一切迫害愛情的罪惡勢力和信條。
【第5句】:表現新型婦女嶄新的精神面貌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陜北由于經過了急風暴雨的土地勞動革命的戰斗洗禮,無產階級思想日益深入人心,青年男女的思想覺悟空前提高,因此,他(她)們把愛情也融入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之中,產生了不少富有新氣息、新內容、新格調的新情歌,教育了群眾,推動了革命運動的向前發展。
有的民歌還唱出了婦女毅然走出家庭,夫妻雙雙鬧革命、闖天下的動人情景。
總之,陜北傳統民歌中的情歌,內容是極其豐富的。
這些優美雋永的傳統民歌是昨天、前天陜北高原的兒女用顆顆熾熱的心,蘸著蜜糖與苦汁作成的。
它所表現的強烈的反封建壓迫,要求自由解放的主題,不僅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具有鮮明的人民性,就是在封建思想、封建婚姻制度的殘余思想影響尚未肅清的今天,仍有著現實的教育意義。
許許多多可愛的傳奇和可歌可泣的故事,顯現了不少勇敢、美的靈魂,至今還在廣泛流傳,陶冶著陜北兒婦女的情操和風尚。
陜北民歌的體裁 陜北民歌和各地民歌一樣,也是體裁多樣,曲調紛雜。
陜北民歌分為勞動號子、信天游、小調三類。
勞動號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場歌。
信天游分為高腔和平腔。
小調分為通行小調(抒情歌、敘事歌、詼諧歌);社火歌曲(秧歌、船曲、燈曲);風俗歌曲(迎親歌、酒曲、祈雨調、神官調);絲弦小調(榆林小調、二人臺、道情、碗碗腔);大型套曲(洛川套曲、審錄)、 這些自成體裁又各具特點的民歌,都從各方面反映了社會生活,唱出了陜北人民的苦樂和愛憎,并且當社會制度根本改變的時候,民歌的內容和形式也隨著發生變化。
這種變化,反映在內容上表現了新的社會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時也使各種體裁具有了新的意義。
下面分別介紹陜北民歌的分類和各種體裁的特征。
(一)勞動號子
【第1句】:勞動號子的產生 勞動號子是勞動者伴隨勞動節奏而唱的民歌。
緊張的勞動動作,沉重的體力負荷,賦予了它的歌唱以勞動呼聲——吆喝、吶喊的特點。
因此民間把勞動號子不叫“喝”,北方叫“吆號子”,南方叫“喊號子”,四川叫“哨子”。
勞動號子是人類社會第一種詩歌形式,也是后來一切詩歌的源頭之一。
(二)信天游 信天游屬于民歌中的山歌體,是山野之歌,因此,神府一帶又叫它作“山曲”。
它是陜北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種之一。
數量最大,曲調最多,內容最廣,最為廣大群眾所喜愛。
因此,民間曾有“信天游,不斷頭,斷了頭窮人就無法解憂愁”之說。
一、信天游的流傳 信天游以綏德、米脂一帶的最有代表性。
*山西河曲、內蒙、寧夏鹽池等鄰近地區的信天游,由于受山曲、爬地調以及花兒的影響,別具風味。
同時有些歌為幾個地方共同所有。
傳統的信天游多是表現婦女婚姻、戀愛以及家庭生活中的痛苦和對封建禮教束縛的反抗情緒;也有表現在漫長孤獨的旅途中腳夫們抒發艱難生活的苦悶以及對家鄉親人眷念;還有反映勞動人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
為了表達這些豐富的思想感情,歌手們常常觸景生情,,即興創作,出口成詩;于是優美動聽的歌聲就信天而游,遍及山野鄉村,因此,人民就把這種形式叫作“信天游”或“順天游”。
隨著革命形勢的民展,信天游不僅表現勞動人民個人的喜怒哀樂,它還緊緊地和革命斗爭聯系在一起,產生了無數歌頌黨、歌頌領袖、歌頌革命、歌頌新生活的信天游。
今天信天游已為陜北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表情達意最直接最簡便最優美的藝術形式。
二、信天游的特點 ①信天游的歌詞特點是上下句結構的兩句體。
由于它的詞是依聲之詞,受著樂句的嚴格限制,因此就形成了兩句一節的穩定形式。
它用比興作為的手段,去選擇生活,提煉出內容與形式和諧的統一的藝術形象。
這就是“索物托情”或“觸景生情”。
這兩種傳統的表達方法在信天游的長期發展中,已成為自己的優良傳統,它一般是上句起興、作比,下句點題。
比興的運用,自然巧妙、貼切精當。
句式多樣,節奏鮮明,押韻方式,靈活自由。
讀起來瑯瑯上口,唱起來悅耳動聽。
篇幅可長可短,兩行可作為獨立的一首小詩,多行多段有機結合,可使短章變為連續性的長歌,表現更為豐富完整的內容。
②信天游是一種抒情小曲,如上所說,因為它是戶外的山野之歌,環境空曠,又不受勞動動作的限制,所以它在曲調上的特點是粗獷奔放,悠揚高亢,充分體現了陜北人的豪放性格。
正如信天游所唱的“空窯里唱曲展不開音”。
當然信天游也有纏綿、委婉、細膩、淳厚的曲調,象婦女們思念情人的調子多是如此。
③信天游的演唱,不受曲調的了限制,可以根據歌詞的內容和歌唱者的情緒,唱出不同的感情,可長可短,可快可慢,同時每段歌詞可以用任何曲調配唱,說明信天游的曲調并不固定。
三、信天游的分類基本上分為高腔、平腔兩類。
節奏自由、音域較寬、旋律起伏較大、感情奔放的如: (一)對面(價)溝里流河水,橫山里下來些游擊隊。
(二)你媽媽打你,你給哥哥說,為什么你把洋煙喝。
(三)崖畔上紅,受苦人盼的好光(噢)景。
(四)你他*的個打你呀不成你個才,為什么那露水地里穿紅鞋。
演唱第一種類型,(例一、二)宜用高腔;演唱第二種類型,(例三、四)宜用平腔。
高腔大多用假聲,所謂“羊嗓子回牛聲”歌唱,由于曲調奔放,悠揚高亢,加之音域寬,跳動大,節奏自由并富于變化,不少曲調用無限延長音和混合拍子,因而唱起來自由舒展,感情奔放,平腔結構緊湊,節奏較整齊,旋律進行比較平穩。
信天游和山西的“山曲”、內蒙的“爬山歌”,都屬于山哥歌體,三者不僅在體式、手法以及曲調的靈活性、演唱風格等特點上基本相同外,在語言手法上也有十分近似之處。
比如信天游唱:“攮刀子公公死囚漢,水牛角婆婆門上站。
”爬山歌則唱:“槍崩鬼公公挨馬鬼漢,吊死鬼婆婆門上站。
”又如信天游唱“牽牛牛花紅通通,露水夫妻一場空。
”爬山歌則唱:“雪花打墻冰蓋房,露水夫妻不久長。
”山曲則唱:“冰凌(這)蓋房雪打墻,為下個大閨女不呀久長。
”再如信天游唱“牽牛牛開花慢慢紅,不估劃牽牛牛開花一早晨。
”這些句子彼此何其相似
其實這種情況是民間文學口耳相傳,地區之間相互影響的必然現象。
盡管它們在形式上具有相同之點,或者相似之處,但從民歌所反映的內容、語言,曲調的運用等方面的仔細分析,仍舊可以辨別出它們之間存在的顯著差異的。
就以爬山歌而論,它雖然題材廣泛,但沒有信天游內容豐富完整,尤其是革命民歌部分。
在表達感情上,信天游細膩,歌詞婉轉,富有色彩,爬山歌則含義深遠,風格粗獷。
在語言運用上也各有自己地區群眾地區慣用的方言口語。
如爬山歌中常用“拉拉溜”、“漂哨”、“孤哨”、“搭摞”、“恍腸惚刮”、“強強價”等。
有時為了押韻或表達強烈的感情,句末運用“勒”、“呀”、“啦”之類的虛詞。
這些都是信天游里不曾有的。
此外,二者都運用疊詞,而爬山歌中則運用的較多,在曲調上兩者都具有鮮明的各自地方的色彩和鄉土情調,但是爬山歌的曲調名稱都是以本地區的地方命名的,這是它與信天游在曲調上的顯著差異之一。
(三)小調 小調是指流行在群眾生活的休息、娛樂、集慶等場合中的各種民間歌曲。
如果說信天游是“山野之歌”,那么小調則是“里巷之曲”了。
所謂“山野之歌”是說屬于山歌體的信天游是在農村流傳和發展的一種民歌體裁。
所謂“巷里之曲”是說小調的流傳與發展更多的與城鎮相聯系,多數小調是由城鎮傳往農村的。
【第1句】:小調的特點 ①內容豐富,精粗雜陳。
小調由于廣泛地接觸了城鄉不同的階級和階層,加上職業藝人的傳播和演唱本的印行,促進了小調在藝術上的更多加工,同時也給小調的思想內容帶來了復雜性。
主要表現在它不僅反映了農民這一階層的生活,而且也反映了小手工業者和其它勞動者及商人、市民的生活和意識,因此,小調內容紛繁,精粗雜陳,既有純樸健康的歌唱,又有帶著市民油滑、庸俗的曲調,缺乏象信天游所具有的那種濃厚的鄉土氣息和清新質的情調。
但它表達內容和感情婉轉細膩,并善于通過敘事的方法抒情達意。
②題材多樣,生活面廣。
小調所反映的生活面極廣泛。
它既有表現革命斗爭歷史和歌唱現實生活的;也有敘述歷史事件、傳說故事或生活故事的;既反映各種重大的政治與社會事件;也反映日常生活中的游戲和風俗活動。
特別是在革命年代,文藝工作者和群眾編創了許多革命的新小調,發揮了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戰斗作用。
③歌詞多為分節開形式。
句式多樣,有五言、七言不等。
每段有四句、六句,也有三句、五句的奇數句子。
有的歌詞較短,有的歌詞竟達二三十段。
一般詞曲較固定,不具即興編唱的特點。
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的,也有齊唱或一唱眾合的。
④由于小調和歌舞、曲藝、戲曲相互影響,從而在藝術上得到了更多的加工。
一般說小調節奏、節拍較工整,旋律曲折流麗,豐富多樣而又規范,結構清晰完整具有獨立性,并且廣泛運用襯詞、襯腔,常用樂器伴奏,并帶引子、過門等套式。
【第2句】:小調的分類 根據小調的思想內容,演唱方式和用途,我們把它分為通行小調、社火歌曲、風俗歌曲、絲弦小調、大型套曲五類。
通行小調中又有敘事歌、抒情歌、詼諧歌。
通行小調 ①敘事調 敘事歌和敘事詩一樣,它是以寫人敘事為主的。
有比較完整的故事和鮮明的人物形象,但不作具體細微的描繪。
敘事歌的敘事方式,通常以敘述為主,所謂敘述就是歌手們用第三人稱來唱人唱事。
有時則把敘述和代言結合起來,用第一人稱代替作品中人物的歌唱。
何其芳同志曾在《談寫詩》中說:“敘事詩不是在講一個故事,而是在唱一個故事。
”所謂唱故事,就是在敘事歌中不僅僅是敘事,而且要抒情。
但這“情”必須結合人物性格和故事的進展。
在敘事中抒情,在抒情中敘事,使敘事和抒情很好地結合起來。
謝冤說:“敘事是情的母體,但情卻是事的不馴之子。
”這句話有兩個含義,一是抒情不能空泛,二是敘述宜簡,抒情宜繁。
這就是說抒情必須在敘事的基礎上,所抒發的感情是淋漓盡致,沁人心脾,其辭脫口而出,毫無矯柔裝束之態,以增強敘事的特色。
敘事歌通常用用一個曲調多次反復來歌唱多段歌詞,專業作者創作的敘事歌曲,大都采用通譜歌的形式,很少采用分節歌的形式。
②抒情歌 小調里雖有不少敘事歌,但絕大部分是短小的抒情歌。
它是詩人歌手因客觀事物而引起的各種各樣的感情,如對祖國、領袖、故鄉、親人和一切美好事物的愛,對敵人和各種丑惡事物的恨,以及男女之間的愛情、朋友之間的情誼等歡樂、痛苦、憂傷、懷念、期望等感情的真切抒發,它不象敘事詩歌詳細敘述生活事件的過程,不具體描寫人物,一般沒有情節,而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③詼諧歌 詼諧歌是用詼諧的筆觸逗人笑樂的歌。
一般具有生動的情節描述,幽默風趣,活潑歡快,能給人以無限樂趣和興味。
它可以贊揚先進、美好的事物,表現勞動人民機智、幽默的性格的樂觀主義精神,也可以諷刺嘲笑丑惡腐朽的事物。
此外,小調中有些作品,題材、內容基本相同,卻有不同的幾種曲調或者同一曲調卻有幾中不同題材和內容的唱詞。
這種異變,正是口頭創作的重要特征之一。
產生這種異變現象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民歌在勞動群眾口頭流傳,沒有物質形式把它固定下來,或者傳唱者根據自己的情趣、愛好有意或無意進行改作,所以一首歌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往往被變動它們的面貌。
產生這種異變現象的原因之二,是地區間的相互影響。
教師節感言作文
有人說:“老師是辛勤的園丁
”有人說:“老師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
”也有人說:“老師是承載萬千學子向上攀爬的梯子……”這些特切的比喻剛好反映出他們在工作的崗位上嘔心瀝血,兢兢業業地將一生青春奉獻于所熱衷的事業。
老師對我們的思想又怎能輕易忘懷呢
五年級的一次作文課,我寫了一篇自認為是很優秀的作文,卻沒有在班會課上讀給同學們欣賞。
這是令我沒有想到的,以往的班會作文賞析都基本上少不了我的作文,可這一回……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下課后,老師將沮喪的我叫到辦公室,我怕急了,心怦怦直跳,生怕平生第一次挨罵,我可是從來沒有因為頑皮搗蛋而到老師辦公室的啊
唉,師命難違啊
只好壯起膽子走了進去。
我佇立在門口,只見老師正在處罰班上的違紀學生,這又令我的緊張心情提到了嗓子眼。
我低聲而又膽怯地叫了聲:“報告
”老師看到聊我,便和藹可親地叫我進來。
我可奇怪了,這不是要打我嗎
怎么這么低聲親切呀
我從老師這“可怕”的親切中感到了一股殺氣,該不會是笑里藏刀吧
只見老師從抽屜里取出一本作文本,翻到我那天寫的作文處,耐心而又溫和地對我說:“孩子,知道為什么你的作文沒被讀出來嗎
你雖然積累了很多成語和美句,這固然很好,可滿篇文章都是千篇一律的成語,不免會出現使用不恰當的時候
成語只是其畫龍點睛之用的,適當地用一些既能突出文章中心,也能起到好的作用。
往往平淡而樸素的語言更容易打動人,知道嗎
” 我的眼淚在眼眶里不停打轉,老師從來都沒有像這樣輕聲細語過,我滿懷感激地回答:“知道了
” 此后,我真像老師所教導的去作了。
在一個月后的作文競賽中,我正是運用了這樣的寫法從而得到第一名,站在領獎臺上,我看見了老師對我投去的贊許目光,這時,我心中像是有一股暖流在激蕩,千言萬語都匯聚成一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話:“謝謝你,老師”是你孜孜不倦教誨讓我懂得了四個刻骨銘心的字:“師恩難忘
”
歷史上嘉峪關有過戰斗嗎
如果有,都有過什么戰斗
它被稱為天下第一
嘉峪關關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寬約15公里的峽谷地帶,該峽谷南部的討賴河谷,又構成關防的天然屏障。
嘉峪關附近烽燧、墩臺縱橫交錯,關城東、西、南、北、東北各路共有墩臺66座。
嘉峪關地勢天成,攻防兼備,與附近的長城、城臺、城壕、烽燧等設施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御體系,又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
從百度百科里看,那里貌似沒什么戰事,不過因為在邊境上,所以還是有很多任務和故事的
描寫內蒙古大草原的景色的文章
自幼就見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次,我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
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象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象沒骨畫那樣,只用綠色渲染,沒有用筆勾勒,于是,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在這境界里,連駿馬與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
汽車走了一百五十華里,才到達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
草原上行車至為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么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迂回的,明如玻璃的一條帶子。
河
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
快了,快到公社了。
忽然,象被一陣風吹來的,遠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馬疾馳,襟飄帶舞,象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這是主人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
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
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
車、馬飛過了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
人很多,都是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
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
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
我們用不著水晶花同志給作翻譯了。
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都是民族團結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客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么親熱,一點不拘束。
不大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
公社的干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
正是: 祝福頻頻難盡意,舉杯切切莫相忘
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
這時候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兒,既大方,又稍有點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
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
歌聲似乎比什么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飯后,小伙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了民族舞蹈。
客人們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騎一騎蒙古馬。
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
是呀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 碧草話斜陽
**********************************************************************夢里草原有多遠 文 \\\/ 向山水漫溯 想著草原,念著草原,已經很有一些年頭了。
這樣的念想仿佛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和欲望。
當一個人的靈魂長時間的與某種自然環境相互浸染時,他的血液里是否也有了與這種環境相適應的某些特質
我想,前世,我一定在某片廣袤草原的深處,騎著或溫順或狂野的馬,從繽紛的草原野花中穿行而過,或許還會唱一路豪邁蒼涼的藏歌,任碧空中絲絲云彩在歌聲中顫栗著飛行…… 但凡熟悉我的人都知道,這是我做了太久遠的一個夢。
當聽見“草原”兩字從我的心底深情流淌而出時,多數人會以不屑的口吻勸我:草原有什么好看。
無非是一大片單調的草,偶爾會冒出一個小山丘而已。
要走還是到別的地方為好。
在這樣的說辭里,我的心幾乎是痛楚的。
“愛一個人就是愛他的全部。
”類推下去,愛一個地方也便愛著她四季的容顏,愛著她身軀內涵納的一切。
這就仿佛一個孩子看著自己的母親,怎么看,她都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
而我想念的草原,也真的一如我想念著的母親,愈是遠離,那種獨特的源于想象的美便愈發凸顯。
我其實不很清楚,踏上草原的那一刻起,我該以怎樣的行為方式來表現我長久的思念。
“大象無形”,那么,大喜大悲都應該無聲
當我真正成為草原歸來的游子時,是撲入她寬厚蒼涼的胸膛痛哭失聲,還是忍住滿心的悲喜,靜靜地、深情地與她對視,將一生的思念與向往通過眼神淋漓盡致的張揚
一個夢,經年的做著;一種思念,遙遙的折磨著半生的情緒,其間總會隱含一些特別的理由才是。
否則,如何面對一生的光陰
在這樣的懷想中,我無數次的想象自己溶入草原的生活:騎一騎雄健的快馬,揮鞭揚蹄,向無際的天邊飛馳;搭一頂帳篷,在青草和奶茶的香味中,成為一個傳統、樸實、厚道的美麗的草原女子;攜一位相知一生的愛人,窮盡一生的時間和想象,去成就一個經典的、傳世的、不朽的草原愛情故事…… 夢做到這里,似乎已經到達了美的極致。
而我夢里的草原距離我的生活到底還有多遠
我終于下定決心,用身體和靈魂去同時感受這段距離,縮小這段距離,否則,生命里會有很大的遺憾。
十月伊始,在濃重的秋色里,踏上了歸向草原的行程,在山區逶迤盤旋的公路上,以車代步,我向著我的夢深入,而一雙睿智的眼睛,看著我虔誠的心動,情不自禁的滴下了淚水。
天,在那時,開始下雨了,一滴滴,一陣陣,冷冷的落在我暖和柔軟的心田。
心便開始漸漸的冷卻下來。
可終有一絲熱氣不肯散去:或許草原上正漂浮著秋天陽光的顆粒,正彌漫著秋天陽光的清香。
在這絲希望的支持下,癡心不改的向著夢里的草原繼續前行。
那時,車內正播放著一首流行歌曲,歌手憂郁的聲音里滿是悲傷:“在雨中,我想著你;在夜里,我念著你……”那時,我想,我的草原一定會撥開蒙蒙雨霧,以雄健的身姿走進我充滿渴望的視野。
駛過無數的險灘,峰回路轉之際,車子進入了茂縣境內,從此開始,將是一段完全陌生的旅程。
我將沉浸于夢境的思緒收回來。
因為我很清楚,在很多陌生的路途中,會有一些你難以預料的風景和場景。
我必須全副身心地去關注我身之所處的這段現實的時空,去抓住這段陌生旅途中可能有的一些不曾有過的經歷。
山,還是先前那些山的風骨;水,依然有著先前那些水的清冷和溫柔;路,卻已泥濘不堪。
我的眼睛注視著窗外的風景,身體卻明顯的感受到行路的艱難。
現實與夢,本就是兩種不同的人生境界。
現實里,勤奮的工作,勇敢的微笑。
夢里,卻有依稀的淚光閃動。
這或許是大多數正在生活著的人們的真實感受。
若是再有些不同尋常的心思,想將夢帶入現實,不知道會是怎樣的結局。
夢里的草原終究是以遠離的姿勢呈現在我的思想里了。
結局就是這樣,車像擱淺的小船一樣陷在厚厚的、軟軟的泥濘中,前行不得,后退也不得。
搖下車窗,看著窗外糨糊樣的稀泥,心中裊裊升起一聲嘆息:這就是結局
那些被載重貨車碾過的深陷的車轍,成為阻擋夢想行程的唯一存在。
心靈的高貴在一段五十米長的泥路前無所適叢。
前行的路還有太多深不可測的泥濘。
若是后退,只需退回到這段剛進入泥濘,退回雖然艱難,但至少能讓人看見艱難的程度。
相對而言,前進的道路上還有多少比這更艱險的泥濘
誰也無法預知。
在很多種不同的前行場景中,我們因為不可預知而只能選擇退卻。
這種無奈的妥協里,滿含著無盡的失落和傷感。
而現實總是這樣,失落也罷,傷感也罷,接近夢想的那段路程永遠令人始料未及的充滿泥濘,這就是真實的現實,殘酷而冷漠。
草原
草原
在我返回的過程中越來越遠,以至于我夢境里那些清晰的草、牛羊、牧人都模糊成一團團異色的霧。
在冷冷的秋雨里,我瑟縮著。
冬天快要到了,暫且于此尋求一些溫暖吧。
我深信,這不是最終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