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之星榜樣感言
踐行守則規范做文明小學生感言200字
圭萬世師表、奉為楷模、垂范百世、范世。
一、奉為圭臬白話釋義:把某些言 論或事物奉為準則朝代:近代作者:魯迅出處:《墳·人之歷史》適應之說,迄今學人猶奉為圭臬。
二、萬世師表白話釋義:萬世:很多世代,非常久遠;師表:表率。
值得永遠學習的榜樣。
朝代:西晉作者:陳壽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昔仲尼大圣之才,懷帝王之器,……可謂命世之大圣,億載之師表者也。
”翻譯:從前孔子圣人的才能,懷著帝王的武器,……可以說是舉世聞名的大圣人,億萬年的表率的人了三、奉為楷模白話釋義:楷:法式;模:模范。
把某種事物當作榜樣。
朝代:近代作者:魯迅出處:《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聽說剛勇的拳師,決不再打那倒地的敵手,這實足使我們奉為楷模。
”翻譯:聽著剛勇的拳師,決不能再打那倒地的對手,這是足以讓我們奉為楷模四、垂范百世白話釋義:垂:流傳。
范:典范。
指光輝榜樣或偉大精神永遠流傳。
朝代:宋作者:陸游出處:《跋李莊簡公家書》:“雖徙海表,氣不少衰,丁寧訓戒之語,皆足垂范百世。
”翻譯:雖然流放海外,氣不減弱,囑咐訓誡的話,都足以垂范百代五、軌物范世白話釋義:謂作事物的規范、世人的榜樣。
朝代:北齊作者:顏之推出處:·《顏氏家訓·序致》:“吾今所以復為此者,非敢軌物范世。
”翻譯:我現在又是這樣的,不敢規范社會
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一個人是我們的榜樣值得我們去效仿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能夠做到很好地使用禮貌用語,并且有禮貌地對待別人,見到長輩、同學能主動問好。
在學習生活中,我能和同學友好相處。
我會熱心幫助同學,如果誰在生活學習中遇到困難,我會盡我的能力來幫助他們。
我有較強的,并能自覺遵守學校規章制度。
課堂上,我認真聽講。
我有明確的學習目的,端正的,并刻苦地學習,遇到不懂的問題,我會虛心地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因此我能取得較好的成績。
我能按時參加晨練,吃飯遵守秩序,不插隊,不在教室里追逐打鬧,尊重老師,不侮辱同學,并在規定時間內穿校服,佩帶校牌,晚上回到寢室后,按時就寢,不在寢室內大聲喧嘩。
我講衛生,不穿奇裝異服,不佩帶項鏈、耳環。
自覺保持校園環境的整潔。
我不亂擦亂寫亂畫墻壁,自覺愛護學校公物。
我愛護一草一木,不損壞。
作為班級的一分子,我熱愛集體。
我自覺保持教室衛生,不給班集體抹黑。
作為班中的英語課代表,我在英語方面的成績名列前茅。
對英語由衷地熱愛。
課堂上,我認真聽講,課后,我按時完成作業,同學的背誦我認真監督檢查。
我希望自己能夠為班級作出更多的貢獻,為學校增添一份榮耀。
學習榜樣的詞語
不足為訓 足:夠得上;訓:法則,典范。
不值得作為效法的準則或榜樣。
出處:明·胡應麟《詩藪續編》卷一:“君詩如風螭巨鯨,步驟雖奇,不足為訓。
” 垂范百世 垂:流傳。
范:典范。
指光輝榜樣或偉大精神永遠流傳。
出處:宋·陸游《跋李莊簡公家書》:“雖徙海表,氣不少衰,丁寧訓戒之語,皆足垂范百世。
” 奉為楷模 楷:法式;模:模范。
把某種事物當作榜樣。
出處:魯迅《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聽說剛勇的拳師,決不再打那倒地的敵手,這實足使我們奉為楷模。
” 軌物范世 謂作事物的規范、世人的榜樣。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訓·序致》:“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復,遞相模斅,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吾今所以復為此者,非敢軌物范世也。
” 抗顏為師 抗顏:不看別人臉色,態度嚴正不屈;為師:為人師表。
不為他人所制約,不為潮流所左右,這種意志堅定的人可以作為學習的榜樣。
出處: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梅,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
” 請自隗始 自:從;隗:郭隗自稱。
原指拿自己做一個榜樣。
后比喻自愿帶頭。
出處:《史記·燕召公世家》:“王必欲致士,請從隗始;況賢于隗者,豈遠千里哉
” 萬世師表 萬世:很多世代,非常久遠;師表:表率。
值得永遠學習的榜樣。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昔仲尼大圣之才,懷帝王之器,……可謂命世之大圣,億載之師表者也。
” 為人師表 師表:榜樣,表率。
在人品學問方面作別人學習的榜樣。
出處:《北齊書·王昕書》:“楊愔重其德業,以為人之師表。
” 以身作則 則:準則,榜樣。
以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
出處:巴金《家》二十五:“這其間不顧一切阻礙以身作則做一個開路先鋒的便是許倩如。
” 整躬率物 整飭自身做出榜樣,以為下屬示范。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十回:“為此拿定了主意,想把這些做官的先陶熔到一個程度,好等他們出去,整躬率物,出身加民。
”
對農村說普通話 寫規范字的感悟 500字
多年來,經過學校開展各種各樣的“推普”活動,促進了師生使用普通話,尤其是一些農村學校的師生,近幾年普通話水平不斷提高,也帶動了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口說普通話。
一年前,學校老師來到農村,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與孩子、家長的語言交流問題,特別是與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溝通很困難。
因為大多數家長講的都是方言,老師說的他們能懂,他們說的老師卻聽不懂。
有的學校的大部分老師都是本村的老師,平時交流也都以方言為主,學生、老師很少說普通話,更不用說家長了。
家長講的都是方言,老師聽不懂。
通過日常教學活動把推廣普通話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結合起來,要求師生無論在課內、課外都要使用普通話,在教學過程和課外活動中都要使用規范字,讓“講普通話、寫規范字”的觀念深入人心。
學校老師給學生做榜樣,所有老師備課、上課、批改、輔導,無論是從書面上,還是在日常交流中都正確規范用字,都講普通話,發現錯誤發音及時糾正。
要求每個學生堅持每天早上課前2分鐘詩朗誦,還將講普通話計入每個班的行為規范分,由值周生監督,若發現哪個班有學生在校園內不講普通話,就扣哪個班的行為規范分。
另外,學校還不定期開展一些激發學生講普通話、寫規范字的活動。
例如,評選“小小書法家”、“小小朗誦家”等活動;鼓勵學生在課外、家庭、村里積極宣傳推廣普通話。
一年后,學生們不但自己能說一口純正流利的普通話,還給家長當老師,讓父母開口說普通話。
之前一家人在一起從不說普通話的,現在幾乎都說普通話了。
慢慢地,這也影響著村子里的其他村民,很多村民不但和孩子講話時用普通話,家長們在一起時也用普通話交流了。
以“行為規范我為榜樣 班級管理我為主人”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人無禮而不生,禮則不成,禮則不寧。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美譽,禮儀教育肩負著選擇、、宏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崇高使命。
小學生既是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者,又是體現時代進步要求的新道德規范的教育者。
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文明禮儀水平,上莊完小結合課題,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積極從師生身邊細小處著手,在行動中培養學生莊重大方、禮貌待人的文明行為舉止,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提高校園文化建設,形成人人講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的良好風尚,文明禮儀之花“香飄”校園,全體師生以良好的精神風貌迎接十一屆全運會的召開。
一、了解文明禮儀歷史,增強中華經典詩文誦讀的熱情度。
文明禮儀教育結合我校《與古詩同行,讓習慣滋生》課題組編寫的校本課程《徜徉詩海》,學生誦讀膾炙人口的優秀中華詩文經典,熟背《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但是不是每個學生都對古詩文喜歡,也不是每個學生都具備積極參與的態度,要提高學生的認同感,就要讓學生了解文明禮儀的歷史。
為此我校通過編制詩詞操、小游戲、創作詩詞歌曲、誦讀比賽及誦讀展示等活動,了解中華經典詩文的歷史,中國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養,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二、樹立文明禮儀榜樣,提高參與的積極性。
在文明禮儀教育中,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
運用榜樣進行教育,生動形象,說服力強,能夠使學生在耳聞目睹榜樣的事跡中獲得道德啟迪,在接受榜樣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認同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要求和規范。
各班指導學生組成文明禮儀調查小組,尋找身邊的文明禮儀細節,發動學生網上查找文明禮儀小故事,各班組織文明禮儀故事會,根據所學文明禮儀知識設計制作 “我身邊的不文明行為調查和采訪” 調查表,對學校文明情況和存在的不文明現象進行調查,在認真整理分析的基礎上撰寫調查報告,反饋給學校,為創建文明校園獻計獻策。
同時我班評選表彰十位“文明禮儀之星”,利用宣傳角展示他們的風采,樹立文明禮儀榜樣,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和輻射作用,及時的鞭策和鼓勵。
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禮儀、實踐禮儀、展示禮儀和宣傳禮儀整個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的全過程,推動文明禮儀宣傳教育系列實踐活動深入開展。
形成人人爭當文明學生的良好風尚。
三、開展文明禮儀活動,有效養成文明行為。
開學初,為了規范學生的行為,利用學校開展“上莊完小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全體師生認真學習“穿著禮儀”、“行走禮儀”、“ 尊師重孝禮儀”、“上課禮儀”“課間禮儀”“ 同學禮儀”、“ 升旗禮儀”、“ 集會禮儀”、“ 乘車禮儀”、“ 餐桌禮儀”,通過規范的指導和訓練,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舉止。
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常規教育和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如班隊會、板報、廣播、作文、宣傳欄、手抄報、講相聲、小品表演等形式宣傳禮儀知識,引導學生系統了解基本的禮儀常識,學會以禮待人、文明處事。
開展豐富多彩、直觀形象的禮儀教育活動,如禮儀知識競賽、禮儀示范表演、文藝演出、禮儀長廊、文明禮貌用語征集等,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文明禮儀的方式方法,養成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
開展了“文明禮儀的班級環境”評比活動,營造文明禮儀的濃厚氛圍,班級的角角落落,處處是溫馨的文明用語和親切的行為提示,細細的文明小溪涓涓流進學生的心田。
四、營造文化校園環境,濃厚禮儀教育氛圍。
學校圍繞文明禮儀教育主題,實行全員育人,做到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文化育人,風氣育人。
通過名人名言,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學校課題組經過反復研究,編制《小學生文明禮儀兒歌》,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審美,教育學生應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通過美化、凈化、綠化校園,讓學生置身于整潔、清新、優美又有文化氛圍的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從而達到凈化心靈的目的。
五、提出禮儀要求,指導學生去實踐。
利用三八婦女節,開展孝敬父母的活動。
為了培養學生的基本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學校特舉辦關愛媽媽主題活動:了解媽媽(奶奶、姥姥)的生日;了解媽媽(奶奶、姥姥)的愛好;幫助媽媽(奶奶、姥姥)做一件家務;清晨,對媽媽說一聲:“我愛您”;睡覺前為媽媽洗腳;為媽媽繪畫、寫祝賀語、唱一首歌、講一個故事,幫媽媽捶背等。
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充分理解母親,真正從內心感到母親對家庭的付出,對自己的關愛,培養學生尊重長輩、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以及關心他人、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小孩子們就以實際行動實施了禮的行為。
今年的9月10日是我國的第二十五個教師節,為迎接神圣的教師節, 學校 開展“感恩老師,讓心靈飄香”活動,內容有“畫畫我的老師” 并對老師說一句謝語; 班級內舉辦一次故事會,講一講自己收集到的尊敬老師的例子;“我們來當一天班主任”的體驗活動,為老師做一件小事的服務活動等。
通過這次尊師重孝文明禮儀教育活動,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發揚光大尊師重教傳統,使學生學會感恩師長,感恩師長的愛心,感恩老師的勞動,感恩老師的教誨,將尊師重孝深植學生心中。
加強師生交流,增進師生感情,改善師生關系。
紅花需要綠葉的襯托,種子需要陽光的照耀,校園需要文明和諧的春風。
結合我校“與古詩同行,讓習慣滋生”的課題,通過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活動中去體驗、感悟禮儀對一個人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形成人人講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的良好風尚,讓學子在這茫茫學海中,揚起理想的風帆,做新世紀的太陽,讓文明禮儀之花“香飄”校園,讓他們終生受益。
如何培養孩子好習慣:明確規范 樹立榜樣
家長要懂得從自主學習習慣、熱愛助人的品格、負責的態度、學會尊重他人以及保持自制力等方面入手,培養孩子健康人格,同時還可通過“激發動機、明確規范、樹立榜樣、持久訓練、及時評估、形成環境”這六大步驟,幫孩子逐步建立良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