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的稿費家長感言
關于孩子第一次學走路媽媽心情的唯美文字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出自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原句為:“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其意思就是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現出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偉大的胸襟膽魄。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它的本義就是“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
但是,作者在這句話中也同時寄托著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
春秋史學家左丘明曾說過:“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南宋大詩人陸游也說“位卑未敢忘憂國。
”現在,我國已經基本實現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然而“國富”不等于“國強”,如果國防不鞏固,國民沉醉于和平安寧生活之中,即使生產發展了,也有可能毀于一旦。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法國就是一例,由于粉飾太平的風氣彌漫,僅經過六個星期的戰斗,號稱強國之一的法蘭西就在首都巴黎城頭掛起了白旗。
因此,我們沒有理由放松警惕,而應居安思危,永遠保持清醒的頭腦。
當然,這句名言還有它的寓意,那就是吃苦在前,享樂在后。
現在的中學生生在福中不知福,實在令人痛惜。
俗話說:“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后甜。
”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在湖南長沙第一師范求學期間,從沒有放松過對身體和意志的鍛煉,常通過游泳、登山、露宿、長途步行來砥礪自己艱苦奮斗的品格。
我們常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尚能“主動找苦吃”,我們又為什么不能“踏盡崎嶇路”呢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另一個引申義是積極向上、奮發有為。
奮斗是實現理想的階梯,化學家諾貝爾為研制炸藥,廢寢忘食,四年里做了幾百次實驗,最后一次實驗他甚至負了重傷,但他卻成功了。
由此可見,縱然理想與現實常有矛盾,青年們仍應以奮發有為的精神作為通往理想境界的階梯。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含義遠非如此,但只要經常保持這種觀點,就能使我們認清事物的本質,不斷鞭策自己、警戒自己、完善自己。
對馬克思恩格斯的平生事跡的感悟和啟迪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 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學共產主義的創始人,他們從1842年第一次會晤起,40年里,在領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斗爭中,團結作戰,患難與共,不但建立了真摯的友誼,還互相充滿感激之情。
1848年爆發的歐洲革命失敗后,各國又處于封建貴族專制統治之下。
統治者對工人運動嚴厲鎮壓,逮捕了許多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委員。
馬克思一家從德國遷居到英國倫敦,這時他們幾乎一無所有。
1851年夏天,馬克思開始為《紐約每日論壇報》寫稿,可是所得的稿酬仍不夠一家人的開銷。
馬克思曾經在給恩格斯的信上說:“我不能再出門,因為衣服都在當鋪里;我不能再吃肉,因為沒有人肯賒給我了。
” 1852年,馬克思在完成《揭露科倫共產黨人案件》這部著作以后,連寄書稿的郵費都沒有。
他曾十分幽默地說:“小冊子的作者因沒有褲子和鞋子而被囚禁在家里,他的一家人過去和現在每分鐘都受到極端貧困的威脅。
” 孩子們缺吃少穿,加上不適應英國潮濕的氣候,小亨利·吉多剛滿1歲就患肺炎死去。
過了1年,小女兒弗蘭契斯卡也死了。
3年以后,馬克思又失去了愛子埃德加爾(在家里,大家都叫他“穆希”)。
1855年4月6日,馬克思在信中把自己的悲傷心情告訴了恩格斯:“可憐的穆希已經不在人世了,今天五六點鐘的時候,他在我的懷里長眠不醒了。
我永遠不會忘記,在這個可怕的時刻,你的友誼是怎樣地減輕了我們的痛苦。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一家的困難處境是十分關心的。
為了“保存最優秀的思想家”,在經濟上資助貧困的馬克思,使他能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撰寫理論著作,1850年,恩格斯違背自己本來的意愿,毅然決定重返曼徹斯特,到父親經營的“歐門—恩格斯”公司當店員,從事他十分厭惡的經商工作。
從這時候起,恩格斯就常常寄錢給馬克思。
每個月,有時甚至是每個星期,都有一張張一英鎊、二英鎊、五英鎊或十英鎊的匯票從曼徹斯特寄往倫敦。
1864年,恩格斯成為曼徹斯特歐門——恩格斯公司的合伙人,開始對馬克思大力援助。
幾年后,他把公司合伙股權賣出以后,每年贈給馬克思350英鎊。
這些錢加起來,大大超過恩格斯的家庭開支。
恩格斯還常常幫助馬克思為《紐約每日論壇報》撰寫、修改英文稿件,有時幫助馬克思把他用德文寫的稿件譯成英文。
當馬克思忙著寫《資本論》的時候,恩格斯甚至替馬克思為報紙寫文章。
《德國的革命和反革命》這一組文章就是這樣寫出來的。
因為署的是馬克思的名字,所以直到1913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通信發表出來的時候,人們才知道文章的真正作者是恩格斯。
馬克思對此深為感動。
他曾在給恩格斯的信中這樣寫道:“我的良心經常像被夢魔壓著一樣感到沉重,因為你的卓越才能是為了我才浪費在經商上面,才讓它們荒廢,而且還要分擔我的一切瑣碎的憂患。
” 由于恩格斯的慷慨相助,馬克思才有可能一方面關心、指導工人運動,另一方面坐在倫敦不列顛博物館里,為撰寫《資本論》搜集大量材料和進行深入的研究工作。
只要家里沒有人生病,也沒有特別緊急的事需要辦理,他每天從早上9點到晚上7點總是坐在不列顛博物館里固定的坐位上看書。
恩格斯也常把有關資料寄給馬克思,并且不斷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1867年8月16日,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這天凌晨兩點,馬克思向他的戰友報告說,《資本論》第一卷所有印張(一共49個印張)的校對工作,都已結束。
他興奮極了,寫信對恩格斯說: “這一卷能夠完成,我只有感謝你
沒有你為我而作的犧牲,我是決不可能完成三卷書的巨大工作的。
我滿懷感激的心情擁抱你
” 恩格斯盡管做出了巨大犧牲,但他始終認為,能夠同馬克思并肩戰斗40年,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生經歷對我們大學生的成長的啟示
馬克思在23時候,已經是一家報社的主編。
23歲,和生年紀差不多,并不每個大學生都要成為主編、領袖,但是,一定要明確自己的方向,我們能做什么
我們擅長什么
我們喜歡什么
事實上,不要以為馬克思和恩格斯很窮困,馬克思玩股票非常厲害,而他們都為了自己更喜歡的事業、信仰放棄了對財富的追求。
也許他們也可以選擇作成功商人,但很可能就湮沒在歷史里了。
大學生的成長,關鍵還是看自己,馬克思和恩格斯只是一個符號,并非借鑒和學習的榜樣。
你怎么靠寫作賺到了第一筆錢
微信公眾號投稿,作為一名基層公務員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然后被一個公眾號采用,得到了50元的稿費,那是我寫作的第一筆錢,也是唯一一筆錢。
喜歡郭靖明的進
郭敬明簡介 出生:1983年6月6日 來自:四川自貢人 血型:AB 星座:雙子座 愛好:電影,羽毛球,睡覺 屬性:豬 也就是說今年是他的本命年 網絡名:第四維 小名:小四 目前在上海大學念影視藝術技術學院,學理工和藝術結合的奇怪專業 性格:一半明媚,一半憂傷 對待生活消極而又充滿希望 堅信人性中甜美的東西,可是依然沉溺于絕望之中 喜歡看電影睡覺和用四十五度角仰望長滿云朵的天空 有清亮的笑容深黑的瞳仁以及看不見的憂傷 以前總喜歡叫自己孩子,喜歡彼得潘因為他可以不長大 而在時光的洪流中,還是悄悄地 漸漸漸漸 漸漸成長 喜歡的女生:干凈,聰明,善良 喜愛運動:羽毛球 已出版的書有: 2002年《愛與痛的邊緣》、《刻下來的幸福時光》 2003年《幻城》 2003年《左手倒影右手年華》 2004年《夢里花落知多少》 2005年《1995-2005夏至未至》 2005年音樂小說《迷藏》 2005年《無極》 2004~2006年策劃《島》系列 《島.柢步》 《島.陸眼》 《島.錦年》 《島.普瑞爾》 《島.埃澤爾》 《島.澤塔澤塔》 《島.瑞雷克》 《島.天王海王》 2007《悲傷逆流成河》 《最小說》目前仍在發行中…… 博客是 自由成長,文心飛揚 郭敬明出生于四川省自貢市,長相清秀,帥氣.母親鄒慧蘭是當地一家銀行的工作人員,父親郭建偉在一家國有企業工作。
兒時的郭敬明便十分懂事和喜歡讀書,針對他對讀書的興趣,母親鄒慧蘭經常都給郭敬明購置一些益智方面的幼兒圖書,有時還親自給兒子詳細指導和講解。
每次在母親講解時,郭敬明都聽得十分認真,并且還不停地問這問那,鄒慧蘭便不厭其煩地給兒子講解。
郭敬明的記憶力特好,有的故事,母親講一遍他便完全能夠背誦,郭敬明在陌生人面前膽識也大,從不靦腆,每每有叔叔阿姨到家來玩時,只要叫他講故事,郭敬明便眉飛色舞地講起來,樣子十分可愛。
郭敬明的聰明和好學讓全家人很是歡喜,但父母從來沒有刻意地要培養他,讓其將來成為一名什么樣的人才,而總是給郭敬明一個自由的學習生活空間,讓他在自由和興趣中漸漸長大,盡情發揮自己,因為母親鄒慧蘭知道:“興趣是孩子成功最好的老師”。
特別是從郭敬明懂事后,父母更由其選擇,就拿買書來說吧,他們便不再主動為郭敬明挑選什么,每次領著郭敬明去新華書店,都是由他自己去挑選,郭敬明喜歡什么就買什么,每次買書回來,郭敬明便要一口氣把它們讀完,甚至父母叫他吃飯他都舍不得放下自己的書本。
1988年9月,郭敬明在自貢市貢井區向陽小學上學了,這時候的他也象別小朋友一樣,按時到校、完成老師布置的各科作業,但這孩子在課堂學習之余特愛讀課外書,讀完之后,他也寫一些心得體會和讀后感,盡管十分短小稚嫩,但他那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深受老師和父母的贊揚。
由于大量閱讀,潛移默化,郭敬明的文字功夫在暗暗地增長,到小學生寫作文的年齡段時,他的優勢便凸現了出來,每次老師布置一篇課堂作文,別的同學總是絞盡腦汁半天都寫不出來,而他僅需考慮2分鐘就很快進入角色。
他寫文章速度很快,而且文章寫得又好,經常被語文老師拿去給班上的同學作范文學習。
老師的一次又一次賞識教育,不時給兒時的郭敬明在學習上帶來更大的鼓勵和推動。
1995年,郭敬明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自貢九中,從小學升入初中,郭敬明的視野更開闊了,他開始廣泛地閱讀名家的小說和散文,包括金庸、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尤其是古龍的武俠小說,他更是愛不惜手,同時,他也喜歡讀一些雜志和報紙。
盡管如此,但看見兒子郭敬明課堂之余讀武俠小說,父母鄒慧蘭、郭建偉從不干預和制止,他們認為,那是孩子在學習之余的一種有益放松,既調節了自己,又增長了知識。
1997年初中二年級時,郭敬明在全國公開刊物《人生十六七》上發表了他的處女詩作《孤獨》,這首詩憂郁凄美。
不久,他收到了雜志社寄來的10元錢稿費和樣刊,當時,郭敬明欣喜萬分,當父母知道這事后,對兒子也倍加贊賞,鼓勵他繼續努力。
父母認為,盡管10元錢的稿費不是很多,但它給兒子郭敬明帶來的價值和益處遠遠超出了它的本身,因為,這是兒子十余年的心血和汗水凝聚而成的。
作品第一次變成鉛字得到社會的認可,郭敬明的創作激情便陡增。
從此,他除了自由寫一些文章外,還參加一些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
由于功底扎實,他寫的文章經常都能發表,讓班上同學好生羨慕。
掙來的稿費郭敬明用來給自己買課堂學習方面的資料和自己喜歡的文學書籍,有時也買可樂喝;還有的時候,他會用來捐助班上困難的同學。
郭敬明告訴記者,他是獨生子,在家沒有哥哥姐姐和他一起玩,更找不到與自己交流的同齡對象,所以他特別珍惜同學朋友之間的感情。
上了高中,學習時間更緊了,但郭敬明沒有放棄自己的讀書寫作愛好,他天天記日記,合理安排時間:一必須保證課堂學習,二學習決不念及寫作,寫作決不念及學習。
由于這樣安排,使寫作和學習互不干擾,結果收獲很好。
記者在采訪郭敬明的高中班主任鄧又立時,鄧老師介紹說,在中學時,郭敬明這孩子很有靈氣和自制力,所以在學校老師對他基本上沒什么限制和管束,盡管如此,他的學習成績還是排在全年級前二十名,在自貢富順二中能排在前二十名,便意味著是上重點大學的材料了;不僅如此,郭敬明的一項發明還在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獲一等獎,他的一項調查報告還獲得自貢市生物環境考察報告比賽一等獎;寫作上更是不賴,郭敬明高二高三時,連續獲第三、四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
初顯才華,無限風光 談及“新概念作文大賽”,郭敬明感慨頗多,同時讓他記憶猶新,因為這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那是2000年冬季,郭敬明在緊張的學習之余閱讀他買來的《萌芽》雜志,他發現該雜志上所登的文章自己也能寫出,還有可能寫得更好,恰好在該期《萌芽》雜志登出舉辦第三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通知,帶著自信,郭敬明抽了半個小時便完成了題目為《劇本》的文章,然后很快寄往上海參加初賽。
一月后,郭敬明收到了該雜志社寄來的邀請他去上海參加決賽的通知。
自貢距上海上千公里,坐火車也得花兩天時間,自己的學習時間又非常緊,放棄了吧
郭敬明又覺得有些可惜,于是他打電話回家告訴父母郭建偉和鄒慧蘭。
當父母得知此事,滿心歡喜,極力鼓勵兒子乘飛機前去參加,盡管當時家里經濟條件不是很寬裕,但在父母的心里,兒子的此次遠行將會花掉夫妻倆多年攢下的幾千元積蓄,但他們認為值
因為這是給兒子能力展示的絕好機會,別人想去還去不著呢
更為重要的是,兒子的此次遠行,他們作父母的決不陪同,他們希望讓兒子在此次遠行中培養一下獨立生活的能力,同時給兒子一個自由生活的空間,畢竟,在將來的社會里,一個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強與否,直接關系到他將來能否找到一處好的立足之地。
2001年1月,郭敬明向學校請了假,在沒有父母的陪同下,單槍匹馬直飛上海,上海是一國際大都市,街巷縱橫交錯。
他到了上海先找一地方住下來,第二天便四處打聽參賽地點。
決賽場上,全國高手云集于此,但郭敬明不慌不忙、沉著應戰,最后,他以“假如明天沒有太陽”一文獲得大賽一等獎。
但這個獎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勵,在采訪中郭敬明告訴記者,當時他只得了一個獎牌,沒有一文獎金。
盡管如此,在郭敬明的心里,仍然是甜滋滋的,因為“新概念作文大賽”在全國頗具名氣,它是由北大、清華、北師大等全國10所著名高校和《萌芽》雜志社聯合發起共同主辦的,擔任評委的也是國內一流的文學家和知名學者,在中國被公認為中學生當中的“茅盾文學獎”,這次自己能在這權威的大賽上展露風頭,應該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情。
正因如此,即使在高三學習時間非常緊的情況下,郭敬明又參加了2002年第四屆“新概念作文大賽”,這次大賽有4萬多人參加,而進入復賽的僅有200人,但他還是力克群雄獲獎了,并且在初賽和決賽上雙雙獲得一等獎。
這讓作評委的專家教授都感到有點吃驚,因為這項全國頂尖級的中學生作文大賽舉辦多年來,能連續兩次拿一等獎的實在太少太少,目前全國僅有兩人,郭敬明是其中之一,由此,郭敬明名聲雀起。
《幻城》背后,綿綿情長 但真正讓郭敬明一炮走紅的還是他的《幻城》,《幻城》從2003年月底上市后至12月,累計銷售84萬冊,據有關媒體報道,在2003年11月的全國文學類暢銷書排行榜上,《幻城》名列第三;而他自己也在新浪網與南方都市報等媒體聯合舉辦的“2003年度中華文學人物”評選活動中,被提名為“人氣最旺的作家”之一,與大家王蒙、海巖排在一起,讓不少文學前輩望塵莫及。
郭敬明促成了《幻城》,而《幻城》也成就了郭敬明,《幻城》的出現,給新世紀的中國文壇帶來了極大的震動,使他也成為新時期少年作家的領軍人物,媒體也紛紛報道,稱他在名氣和勢力上已蓋過了前幾年的新銳韓寒和郁秀,但關于他創作《幻城》背后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郭敬明告訴記者,2002年4月的一天,也就是高考臨近的那段日子,學校經常考試,學習上的緊張給他造成了極大的壓力,為了釋放自己,尋找到一分自由和輕松,他幻想一些東西來寫,通過寫一些東西來解除心中的煩悶,《幻城》便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但他構思《幻城》時僅花了1個小時。
由于文如泉涌,當天晚上他吃完飯后從20:00鐘開始動筆,一直寫到22:00,僅僅兩個小時,便完成了全文,約兩萬字,當他寫完時,心底感到從未有過那么一種輕松和興奮,但他沒有急于將文章打印出來。
而是將它存放起來,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緊張的高考復習之中。
2002年8月中旬,郭敬明收到了上海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這時候,他可以如釋重負了,到了8月底,他才想起4個月前寫的那部小說《幻城》來,于是他便翻出手稿來開始打印,然后通過E-mail發給了上海的《萌芽》雜志,沒幾天,雜志社的編輯傅星通知郭敬明,告知該小說擬在2003年10期推出。
事后,所有的結果都令郭敬明出乎預料和興奮不已。
第一個讓他沒想到的是,他的《幻城》在10期《萌芽》上被安排在頭條;第二個令他沒想到的是,《幻城》面世沒幾天,《萌芽》雜志和他就接到不少讀者打來的熱線和信函,網站上關于他和熱論《幻城》的貼子更是鋪天蓋地;第三個令郭敬明沒想到的是,11月上旬,春風文藝出版社編輯時祥選專程從沈陽趕赴上海大學,希望郭敬明與他們合作,由郭敬明將《幻城》短篇改為長篇,創作期限為1個月,也就是12月中旬交稿,對此,郭敬明沒有拒絕,他認為這其實是對他能力和勢力的一種最好檢驗。
但由于白天學習時間緊,他只好擠晚上的時間,在長篇《幻城》創作的日子里,郭敬明常常都是熬夜到天亮,他說他不敢馬虎,面對千萬雙讀者的眼睛,在這一個月里,郭敬明瘦了將近5斤。
但他不負眾望,2003年1月長篇《幻城》一面世,在北京圖書訂貨會上,就與池莉的《有了快感你就喊》以及《我是韓國人》一起,擠入文藝社科類圖書銷售排行榜前三名,短短幾個月便發行到50萬冊,有的讀者買不到該書,竟然借來手抄,對作品擴后的內容反應更是好評如潮,一青年讀者:“四維(郭敬明)的文字是絕美空靈的,有漂亮幽然的琥珀色,他的筆法是行云流水,有鏡花水月的美麗畫,他的文章是清麗飄渺的,有感動人心的力量……” 有的讀者還建議將《幻城》續寫、拍成電視劇、出版漫畫本等等。
與此同時,在文學前輩和不少專家中也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中國作協副主席葉辛:“《幻城》是一種全新文字樣式,值得肯定。
”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曹文軒:“《幻城》用的是一種高貴、鄭重的腔調,絕無半點油腔滑調。
”“能寫出這篇作品的作者,竟然是一個歲數不大的人兒。
”“讀到《幻城》終于有了一種安慰。
”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宏圖:“《幻城》不失為一部天才之作。
”面對眾多讀者和文學前輩的真情贊許和厚望,郭敬明更是感動萬分和自豪。
2003年3月27日,在鮮花和掌聲中,郭敬明又迎來了在上海大學專門為他舉辦的“《幻城》作品研討會”,出席會議的有中國作協副主席葉辛,上海作協副主席趙長天,著名作家葛紅兵等。
為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大學生作品舉辦如此研討會,這在中國尚屬首次;更有甚者,在這時,他又被春風文藝出版社買斷了其在大學期間所創作品的首發權。
一名尚不滿20歲的學生,在文壇上如此身價百萬,當今中國實屬罕見。
2003年9月,郭敬明再接再厲,推出了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夢里花落之多少》,上市即成搶手貨,發行突破90萬冊。
如此暢銷,讓郭敬明日進斗金,年少的他便成為一個令人刮目相看、不折不扣的學生富翁和“天才”少年作家。
敬明印象,時尚鋒芒 郭敬明名利雙收,邀請他參加各類活動的單位和個人也越來越,但郭敬明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名人,他認為自己還是原來的自己——普普通通一名學生,主要任務還是學習。
所以,在學業與活動發生沖突時,他會首先完成學業,然后才是自己的寫作和活動,學業實在忙不過來,他會豪不猶豫地推掉活動,在他心里,學習永遠是位居第一的。
生活上的郭敬明是一個十分時尚的孩子,喜歡打羽毛球、聽CD、旅游,他穿著也頗另類,但給人的感覺一定是很舒服的那種。
郭敬明告訴記者,一位與他見過面的朋友這樣描述他:“燦爛明媚沒有霧靄般沉沉的憂傷,有著周杰倫那樣另類裝束,有著周渝民的陽光親切和可愛,有著周星馳的活潑和搞笑。
長長的頭發柔順乖巧地垂了下來,是好看的黃色,明亮的眸子晶瑩剔透,而最具標志的還是他那極具親和力飽含著縷縷溫馨、沁人心脾的笑。
”記者見過郭敬明后,覺得這樣的描述一點不假。
生活中的郭敬明更是一個十分孝順的孩子,他靠自己的寫作掙了錢,但他會不時給父母、爺爺奶奶買衣服和營養保健品之類的東西,過年時,他會把全家人叫上,讓他們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然后由自己買單;朋友同學遇上什么困難,他也慷慨相助,他認為“孝順”和“助人”那是咱中國人做人的起碼本質。
郭敬明出名了,作為父母的也應該沾沾光,但郭敬明的父母鄒慧蘭郭建偉不這樣認為,他們說:“兒子和我們只存在家庭關系,至于工作事業生活上,我們都是各做各的,都有自己獨立的空間,總之,他是他,我們作父母的還是我們自己。
” 2006-05-23 郭敬明終審被判抄襲 判賠經濟損失21萬元 22日,持續了兩年多的“郭敬明抄襲事件”畫上了句號。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維持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認定郭敬明所著《夢里花落知多少》對莊羽的《圈里圈外》整體上構成抄襲,判決郭敬明與春風文藝出版社賠償莊羽經濟損失20萬元,春風文藝出版社與北京圖書大廈停止《夢里花落知多少》的出版、銷售行為。
雖然這個案件是審理結束,但它引起了我們的新一輪的思考,一些媒體的惡意炒作和某些人的不分皂白是不是該停止一下呢? 天涯社區為郭敬明成立了菊花教 后來GJM成為了社區對“抄襲”一詞的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