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表達感恩的句子
【第1句】: 《出師表》中集中表達作者感恩圖報、擔當大任的心情的句子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白話譯文:
先帝不因為我地位、身份低微,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廬中來拜訪我。向我詢問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動奮發,而同意為先帝奔走效力。后來遭遇失敗,我在軍事失利之際接受任命。形勢危急之時奉命出使。
原文節選:
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白話譯文:
我原本一個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田。只想在亂世里茍全性命,不求在諸侯間揚名顯身。先帝不因為我地位、身份低微,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廬中來拜訪我。
向我詢問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動奮發,而同意為先帝奔走效力。后來遭遇失敗,我在軍事失利之際接受任命。形勢危急之時奉命出使,從這以來二十一年了。
出處:出自三國諸葛亮的《出師表》。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后,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 后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于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諸葛亮為丞相。蜀漢建興元年(223年),劉備病死,將劉禪托付給諸葛亮。諸葛亮實行了一系列比較正確的政治和經濟措施,使蜀漢境內呈現興旺景象。
為了實現全國統一,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亂之后,于建興五年(227年)決定北上伐魏,擬奪取魏的長安,臨行之前上書后主,即這篇《出師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諸葛亮
【第2句】: 出師表中表示作者感恩圖報的句子有哪些
《出師表》
【第1句】:《出師表》中表示作者感恩圖報的句子是: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第2句】:《出師表》中,諸葛亮分析先漢興隆的原因是:親賢臣,遠小人。
【第3句】:《出師表》中敘述諸葛亮追隨先帝驅馳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
【第4句】:當任命一個人來挽救局面,人們常引用的《出師表》中的一句名言是:
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第5句】:《出師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第6句】:《出師表》中諸葛亮勸劉禪對宮中、府中官員的賞罰要堅持同一標準的句子:陳罰減否,不宜異同。
【第7句】:《出師表》中作者指出出師戰略目標的句子:
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第8句】:《出師表》中諸葛亮向后主提出嚴明賞罰建議的語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第9句】:《出師表》中敘述諸葛亮追隨先帝驅馳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第10句】:《出師表》中指出出師戰略目標的句子是: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11《出師表》中、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條建議是:①開張圣聽;②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③親賢臣,遠小人。
【第3句】: 《出師表》中表達了作者對劉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
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yòu )一年矣!(劉備的知遇之恩)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sù)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劉備知人善任)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向后主表態)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zōu)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希望后主自重)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臨別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