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重老革命的肺腑感言
段連祥為何救川島芳子
一、段連祥遺言透露驚天秘密2004年12月24日,中國吉林省四平卷煙廠退休工人、86歲的段連祥病逝。
此前于同年秋,在其四平市鐵西區家中,曾單獨對其心愛的外孫女張鈺,透露隱藏56年而令人震驚的秘密:“你‘方姥’就是那個很有名的
當年她用‘替身’逃脫死刑后,來到長春市郊新立城齊家村隱居下來,一住30年,直到1978年2月21日(農歷戊午年正月十五日)72歲時因病死去。
”姥爺在紙上寫出幾個字,又再三囑咐她“,少惹麻煩”。
張鈺一時驚訝不已,她怎么也沒有想到一直叫做“方姥”的人竟是“大名鼎鼎的”
趕忙追問姥爺:“我‘方姥’怎么可能是日本間諜呢
”姥爺的遺言把張鈺的思緒帶到了上個世紀70年代初,她還記得從幼年起,每年夏天都要與“方姥”生活一段時間的情景。
姥爺曾經告訴過她,早年在天津東興樓見過川島芳子幾次,但沒有機會說話。
1948年,“七哥”把“方姥”送到沈陽與姥爺見面時,經過一番喬裝打扮,她已與天津東興樓時代大不一樣。
起初姥爺并沒有認出來人就是川島芳子,“七哥”也沒有直言相告。
后來,摘去化裝用的假發,洗去臉上涂抹的黑灰,姥爺才認出川島芳子的真面貌,從這時起他們就互知身份而真誠相處。
“七哥”等人不僅因為歷史原因讓姥爺參與此事,還有就是姥爺會看“風水”,因此,姥爺才選定風水好的新立城齊家村為隱居落腳之地。
段連祥又示意張鈺打開身邊裝東西的箱子,取出箱子里面的物品并對其來歷逐一作了交代:(1)“方姥”(川島芳子)生前用過的銀質發簪一支、銅質日本吉祥物“蛙龍”一對、民國時期日本生產的銀碗一個、熏香用瓷爐一個;(2)兩本昭和十七年(1942年)版的日本。
這是他去天津時,小方八郎送給他的;(3)段連祥1999年用日文寫的兩封信函:一封是關于張鈺母親段續擎是的證明;另一封是寫給張鈺母親段續擎在日本的哥哥三矢敏夫的信;(4)“七哥秀竹”送給段連祥的民國時期親日派畫家張紫楓畫的“老虎圖”一幅;(5)“七哥秀竹”留下的一根軍指揮官用的“指揮棒”;(6)段連祥在“滿鐵”工作時期的日本同事,1984年從日本寄給他的一本1969年版日本字典。
此外,段連祥還特別囑咐張鈺三件事:一是“方姥”的畫,二是小坐獅,三是李香蘭的唱片。
據張鈺回憶,她從小就看到過那張“日本女子沐浴圖”掛在方姥房間內。
某日夜里,姥爺摘下掛在墻上的畫說:“你小時候‘方姥’最疼你,這是她生前作為紀念給你畫的,你還記得嗎
”對此張鈺確實還有很深刻的印象,“先交給你媽好好保管,別丟了”。
小方八郎在東興樓送給段連祥的日本另外,放在“鐵質密碼箱”內的兩個物件,是“方姥”留給她贍養外公而放在她家大組合柜頂層上的。
姥爺先讓她拿出小坐獅說:“這是掐絲景泰藍,如能聯系上日本長崎的小方八郎閣下,他是你‘方姥’的秘書,她臨終前囑咐讓轉交給他。
我未能完成,以后就靠你了
”隨后姥爺又囑咐她設法把那張日本灌制的唱片轉送給李香蘭,因為那是她主演影片的主題歌。
段連祥透露的驚天秘密來得太突然,使張鈺一時百思不得其解而陷入對往事追憶之中。
姥爺當時還交代:在壁櫥內還放有一些能證明“方姥”是川島芳子的重要物證,但因張鈺當時心不在焉,以致對姥爺的交代并沒有在意。
其實早在四年前,即2000年,段連祥患過一場大病,他怕自己來日不多,就將心中的“方姨”秘密告訴過女兒段續擎。
但有過“*”坎坷經歷的段續擎恐怕招惹是非,便恪守父親的叮囑,對這一秘密始終,包括自己的丈夫和兒女,也均從未透露過半個字。
張鈺,原名張波濤,出生于1967年,長春市青年美術家協會會員,是當代杰出的大師王叔暉先生的弟子,擅繪工筆仕女人物。
她的畫作手法細膩,人物俊美,在長春市美術界已小有名氣。
父親張連舉是軍人,因張鈺出生時父親還在部隊服役,所以,她從小就隨母親段續擎一直住在姥爺家。
姥爺非常喜歡她,張鈺小時候,姥爺無論到哪去,都愿意帶著這個外孫女。
父親轉業后,被分配到吉林省蛟河縣的“三線”廠工作,于是母親也隨丈夫去了“山溝”。
但張鈺和弟弟張繼宏仍舊留在四平和姥姥、姥爺一起生活,直到1987年,“三線”工廠遷到了長春市區,張鈺20歲時才回到父母身邊,弟弟張繼宏則留在四平繼續照顧姥爺、姥姥。
張鈺的畫作“日本仕女圖”因此,張鈺和姥爺的感情非常深,因張鈺是孫兒輩當中最大的,又讀過大學,所以姥爺一直對多才多藝的張鈺寵愛有加。
自從段連祥2002年摔傷后,張鈺更是惦記姥爺,時常到四平探望。
久病不愈的段連祥在透露塵封心底56年的秘密后,不到兩個月即與世長辭。
但姥爺的臨終遺言,卻成了外孫女張鈺的一塊心病。
二、驚天秘密引發川島芳子生死考證張鈺畫的紅樓人物之一姥爺去世后,張鈺一方面為失去親人而悲痛不已,另一方面也始終不能忘記姥爺的臨終遺言與囑托。
再回想86歲的姥爺這一生不同尋常的經歷,張鈺認為,姥爺臨終說的話一定是真實的,更何況姥爺當時思維敏捷,頭腦清醒。
而且張鈺也了解姥爺在解放前的歷史,和日本人有著很多聯系,在解放后姥爺還和他過去的日本友人有過書信往來。
此后,張鈺開始查閱與川島芳子相關的歷史資料,并反復回憶她記憶中的“方姥”,從言行到性格,從飲食起居到生活習慣……張鈺認為,“方姥”確實和其她農村婦女不一樣,記憶中的“方姥”無論從歷史照片還是生活細節,都和歷史資料中的川島芳子非常相似。
她思前想后,最后認定,姥爺的遺言和囑托應該都是真實的。
在姥爺過世后的兩年中,張鈺在“是否應將姥爺臨終遺言調查取證并公諸于世”的問題上,曾經有過思想斗爭。
她多方探聽,甚至征求過省廳級領導的意見,但多數人均認為,川島芳子是日本間諜,是歷史上的反面人物,要證明她就是自己的“方姥”,恐怕會對張鈺產生負面影響。
另外,要公開揭秘這件事,對張鈺個人而言也十分困難。
她既不是史學工作者又不具備考證能力,更因財力、精力有限,缺乏支持者,致使這件事一時擱淺。
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卻堅定了張鈺揭秘的信心。
在2006年夏,張鈺在周維杰廳長(現已退休)介紹下,認識了吉林省《紅樓夢》研究專家奚少庚先生(奚少庚先生已于2008年8月因病去世)。
通過與奚少庚先生交流,張鈺不但在《紅樓夢》女性人物畫創作上獲益匪淺,而且還有意外收獲。
張鈺把心中曾經擱淺的秘密和“忘年交”奚少庚夫婦一吐為快,結果得到奚先生的支持和鼓勵,他認為,川島芳子雖然是反面人物,但她也是世界名人,在日本有相當的影響。
關于川島芳子的生死之謎一直是跨國界、跨世紀的歷史懸案。
如果張鈺能用事實證明“方姥”就是川島芳子,那么也算為歷史研究作了一份貢獻,出這個“名”沒什么不好
奚先生一席話,使張鈺信心倍增,她下決心要找一位能全力支持她揭秘的考證人。
為實現姥爺的臨終囑托,撥開這層歷史迷霧,經過一番斟酌,張鈺選擇了一位全權委托人——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吉林省法學會理事李剛。
早在1998年,李剛擔任吉林省軍星藝術學校校長時,兩個人就相識,而且還有過教學上的合作,彼此非常了解。
李剛出身革命家庭,經歷比較豐富,其家族有十幾位都是為中國革命作出過重大貢獻的老革命家。
李剛在省直機關長期從事政法工作,養成了重證據、重調查研究的嚴謹做事風格,所以對考證的結果把握得比較準確。
他主編了多部法律書籍,與人合作,出版過文學作品;特別是作為法律工作者,李剛近年來參與辦理了多起經濟(民事)案件,有較高的法律素養和豐富的辦案經驗。
在張鈺的眼里,李剛正是她要找的“能力強、有魄力、社會交往廣”,能夠幫助她完成揭秘任務的人。
同時,張鈺不僅看好李剛的能力,還敬重李剛的誠實守信。
張鈺認為李剛說話算數,可以信賴。
李剛憑其多年的政治工作經驗和對中國近現代史的了解,認為如果能解開“川島芳子生死之謎”,也不失為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通過客觀冷靜分析和大膽推測,最后他果斷表態:我們可以共同來揭開這樁可能要震驚中外的歷史懸案,給世人一個交代,重現歷史的原貌。
李剛與張鈺約定,在“懸案”的考證和破解過程中,為了對歷史負責,弄清事實真相,在某些問題上還需要對張鈺的姥爺段連祥、母親段續擎及她本人進行考察。
張鈺表示同意并積極予以配合。
李剛又選好合作人何景方,一起進行調查考證。
他們兩人有過多次合作,共同主編的以李剛家族為背景的《紅色家族》一書奠定了兩人的合作基礎。
2008年初,李剛、何景方為了考證需要,聘請“溥儀研究第一人”的歷史學家王慶祥為顧問。
王慶祥起初對此考證也抱懷疑態度,他認為,像川島芳子這樣有著廣泛國際影響的人物,如果國民黨政府最高領導人蔣介石不說話,逃脫死刑是不可想象的。
但從兩位考證人那里看到大量人證、物證和有關川島芳子的歷史資料,王慶祥逐漸確認他們認真、嚴謹的考證。
他們運用提取證據工作規則,參考眾多相關歷史資料,有理有據地把一位自1948年底至1978年初生活在長春市郊新立城齊家村的“方老太太”呈現在世人面前。
從她的相貌到行為舉止以及她留世的遺物,通過鑒定和分析,這位“方老太太”可能就是川島芳子,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與科學性。
正是這種令人信服的考證,使王慶祥不但成為兩位考證人的顧問,還一發而不可收地親身參與了以后的考證工作。
經過歷時近三年(2006年8月—2009年5月)的艱苦細致工作和艱難的考證歷程,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財力,他們通過實實在在的人證和物證,串聯成完整的證據鏈,以豐富翔實的證據和嚴謹縝密的解析,令人信服地揭示了中日兩國均關注且爭議60年之久的歷史疑案的奧秘,證實了1948年3月25日從北平監獄脫刑的川島芳子,在長春新立城經歷了從“方老太太——方居士”隱居30年的戲劇性生涯,這一考證實在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