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增長見識和知識的句子
【第1句】: 關于見識的名句
登泰山而小天下。
戰國·孟軻《孟子·盡心上》。本句大意是:登上了泰山,就覺得天下也小了。孟子的原話是:“孔子登東山(指蒙山,在今山東蒙陰縣南)而小魯,~,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現在常用這句話比喻站得高就能看得遠;或說明見識多、閱歷廣的人眼界就高,對一般事物看不上眼。
孟軻,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盡心上》
行路多者見識多。 見識名言英國歷史學家 托·富勒
以管窺天,以蠡測海。
見班固《漢書·東方朔傳》。管:竹筒,竹管。窺:看。蠡(lí離):瓢。這兩句大意是:拿竹管子來窺看天,拿瓢來測量海,都是很蠢笨的。茫茫宇宙,浩瀚銀河,都是無窮無盡的,企圖以管來窺看,猶如坐井觀天一樣,所見不過數星而已。無垠的大海,一望無際,企圖以瓢測量,真是可笑得很。此二句形象地比喻視野狹窄、以偏概全的思維方法,并已概括成“管窺蠡測”的成語,用以形容見識狹窄、短淺。
東漢歷史學家 班固 《漢書·東方朔傳》
用管窺天,用錐指地。
見《莊子·秋水》。管:指竹管。指地:點地而量。這兩句大意是:從竹管里看天,用錐子量地。作好一件工作,辦好一件事,工作條件、工作方法都很重要,正如《論語》上說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看天而用管,欲量地而用錐,首先是使用的工具不對,其次是采用的方法不對,因此很難達到目的,~和“管窺蠡謝”意思相近,比喻辦好一件事,必須注意工作條件和工作方法。“用管窺天”也常用來比喻所見不廣,見識短淺。
【第2句】: 形容多了解不同的看法增加自己見識的成語
見多識廣
jiàn duō shí
【解釋】識:知道。見過的多,知道的廣。形容閱歷深,經驗多。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一:“還是大家寶眷,見多識廣,比男子漢眼力到勝十倍。”
【結構】聯合式。
【用法】含褒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正音】識;不能讀作“zhì”。
【近義詞】博學多才、博古通今
【反義詞】一孔之見、孤陋寡聞
【辨析】~和“博聞強志”;都含有“見識廣”的意思。不同在于:①同樣表示見識廣;~偏重在資歷深、經驗多;也用于口語;“博聞強志”;偏重在知識面廣博;只用于書面語。②“博聞強志”含有“記憶力強”的意思;~沒有。
【例句】他走南闖北;~;遇事沉著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