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之星獲獎感言
《我的獲獎感言》txt全集下載
舞蹈比賽范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佳賓、各位評委老師、女士們、先生們、小朋友們大家好
首先十分感謝主辦單位“中國少兒文化管理學會”給我這個發言機會。
我們且來自遙遠的西部歌舞之鄉號稱西部黑明珠的石油城-----雙語藝術學校參賽隊。
我是領隊。
經過這幾天的培訓與緊張的賽事,由“中國少兒文化管理協會”主辦的“中國少兒歌舞之星”大賽在喜氣洋洋的氣氛里落下了帷幕。
在這次比賽中,我們得到了主辦單位“中國少兒文化管理學會”及舞蹈學校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謹代表新疆克拉瑪依雙語藝術學校向主辦方及舞蹈學校為我們會務期間精心周到的安排的觀摩交流活動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時也向認真負責的工作人員和持有公平、公正,具有時代眼光的專家評委們表示感謝
我們都知道舞蹈是一種糅合音樂、美術、文學、肢體語言和表演的綜合性藝術。
一個舞蹈一般不超過四、五分鐘,但就是這短短的幾分鐘里舞者就能引領觀眾進入到他所需要的情緒和故事中去。
雖然我們的孩子還未達到一個專業舞者的水平,但在這次大賽中我看到了各個參賽隊藝術色彩紛呈的作品,為我展示了新世紀少年兒童的自信、勇敢、勤奮和快樂。
在參賽過程中從作品選材的挖掘、拍攝的角度,藝術展現形式等方面無不滲透著指導老師和小朋友們的喜怒哀樂,我認為孩子們的表演很精彩,在這次活動中真是受益匪淺。
今天是大賽日程的最后一天,在這一天里,我看到了各個參賽者精神抖擻傳神的表演,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好成績,從而充分展現出了教師們的智慧和孩子們強烈的表現欲望,在這一天里,我看到了老師們不辭幸苦的與孩子們同喜同優,盡職盡則,任勞任愿的精神;在這一天里,我看到了塌實有序的工作人員嚴謹的工作態度,為此次大賽提供了強有力的賽況保障;在這一天里,我看到技術精湛的藝術家們與評委們認真、專業、公正、公平的評價與耐心細致地總評;每一個賽場細節,無不滲透著一種精神。
那就是為舞蹈藝術教育事業做鋪路石的精神。
短短幾天時間,不足讓我們揮淚激情,更不足以歷史銘記,但可以記載一種精神,傳承一種動力。
正如即將在首都北京召開的2008年一樣,永不氣餒。
幾日的點點滴滴使我們彼此更加了解加深了我們之間的友誼,將近日的每一個精彩片段串成了我們最美好的回憶。
希望“中國少兒文化管理學會”能夠多提供此類交流活動,以便為幼兒們創建更好的展示機會,為教師們搭建藝術教育交流平臺。
衷心的希望主辦單位也能走進西部與遙遠的新疆克拉瑪依地區多交流。
最后祝愿大賽圓滿閉幕
祝愿:尊敬的各位來賓、領導、藝術專家評委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祝愿:小朋友們生活愉快,滿載而歸,希望你們通過這次展示平臺快快成長。
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勇往直前,正如我們的作品一樣做一個追求快樂的人。
希望大家到新疆克拉瑪依來做客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舞蹈大賽獲獎感言怎么寫
曹:當代作家、北京大學教授曹文軒,1954年1月出生于江蘇鹽城,中國兒童文學作家。
197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并留校任教。
任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
1991年,推出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
1997年,出版小說《草房子》,并擔任改編電影編劇。
1999年,出版小說《根鳥》。
2005年,推出小說《青銅葵花》。
2022年4月4日,曹文軒獲“國際安徒生獎”, 同年8月20日,曹文軒在新西蘭領取國際安徒生獎,這也是中國作家首次獲此殊榮。
2022年3月31日,獲得2022-2022“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2022年12月,特殊文體長篇小說《蜻蜓眼》獲得首屆“吳承恩長篇小說獎” 。
人物經歷1954年1月,曹文軒生于江蘇鹽城龍港村 ,他童年的經濟狀況不太好,生活貧困,不過家中有一些書,后來他也經常去父親任校長的一所小學的小圖書室讀書 。
1974年,被北京大學圖書館系錄取,后轉入中文系學習 ;畢業后他因成績優異被留校,卻悄悄回鄉在家待了一年才返北大任教 。
曹文軒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和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教授課程:《中國當代文學》 《小說的藝術》《小說十家》 《思維論——對文學的哲學解釋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20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 《中國當代文學熱點分析》等。
承擔國家教委八五科研項目“小說的藝術”和國家九五重點科研項目“二十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
1993年10月至1995年4月應日本東京大學邀請任教。
1999年11月應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邀請,出席“中國電影 ”研討會并發言。
1999年12月應日本戲曲家協會邀請,出席“電影劇本創作”研討會并發言。
2000年3月,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人文社會科學)”第三批 。
2001年起,兼任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 。
2005年,與洪子誠等合作完成的“中國當代文學專業課程建設和研究生培養”項目獲得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提名 。
寫作經歷1979年,曹文軒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其中短篇小說《弓》和《啞牛》分別獲得1982年《兒童文學》、《少年文藝》優秀作品獎 。
1988年4月,他的短篇小說《再見了,我的小星星》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1988年5月,憑借學術著作《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獲北京大學首屆青年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同年10月,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二屆文學評論科研獎。
1992年12月,曹文軒憑借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獲第三屆宋慶齡兒童文學獎金獎,并于次年2月獲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兒童文學作品集評獎一等獎;1993年11月,短篇小說《藍花》獲冰心兒童文學獎新作獎。
1995年2月,短篇小說集《紅葫蘆》獲中國臺灣《中國時報》1994年度十大童書獎及“好書大家讀”年度短篇小說類創作最佳獎,《山羊不吃天堂草》獲“好書大家讀”年度長篇小說類創作最佳獎。
1998年2月,中短篇小說《三角地》獲“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長篇小說《草房子》獲“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同年8月《草房子》獲第九屆冰心文學獎大獎,次年10月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1999年10月,憑借長篇小說《紅瓦》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二等獎;1999年6月,憑借改編電影《草房子》獲第八屆中國電影童牛獎優秀編劇獎,同年10月,獲得第十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劇本獎。
2000年5月,長篇小說《草房子》再獲第四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及第五屆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小說類金獎;同年電影《草房子》獲得第十四屆德黑蘭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金蝴蝶獎”。
2002年9月,任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 。
2003年9月,當選為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 。
2003年10月,長篇小說《根鳥》獲第六屆宋慶齡兒童文學獎佳作獎;2004年2月,提名中國安徒生獎;同年5月,獲得國際安徒生獎提名 ;同年10月,長篇小說《細米》獲中國作家協會第六屆全國兒童文學獎;2005年12月,長篇小說《青銅葵花》獲中國臺灣《中國時報》2005年十大好書,于次年3月獲“好書大家讀”年度長篇小說類創作最佳獎 。
《青銅葵花》還獲了“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第七屆中國作協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冰心文學大獎。
2007年5月,成為中國作家協會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
2010年11月,小說《黃琉璃》獲第八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獎 。
2022年4月4日,曹文軒摘得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2022年度“國際安徒生獎”;同年5月,他在《人民文學》雜志6月刊上全文發表長篇小說《蜻蜓眼》 ,該作于2022年12月獲得首屆“吳承恩長篇小說獎”。
人物評價曹文軒是一位有所追求的作家,他刻意追求給兒童文學以更大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努力使自己作品中的文學形象具有更豐富的審美內涵。
曹文軒對提高作品內容和人物性格的豐富性和復雜性的嘗試無疑是值得重視的。
(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編輯鄭開慧評 )曹文軒一直堅守著“追隨永恒”的美學承諾,反對咀嚼庸常的創作現實,通過自己的作品體證著人性智慧的高貴永恒。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王泉根評 )
金波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簡述課文
養成良好習慣從我做起在幼兒園養成的好習慣成就了這位諾貝爾獲獎者,良好的習慣——吃苦、接地氣、堅持和創新也為莫言的成功立下大功。
習慣,這是一個大家都不陌生的名詞,它的釋義為“逐漸養成而不易改變的行為”。
西塞羅曾說過:“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
”這讓我深思,習慣,究竟有多大的能量
“我們每天高達90%的行為是出于習慣”。
那就是說,倘若我們能看清并且改掉壞習慣,看清并且堅持好習慣,我們至少就能在人生路上得90分。
關鍵在于看清自己,關鍵在于經常地“自我評估”。
譬如一句西班牙諺語:自知之明是自我改善的開始。
譬如一句中國人都知道的話:吾日三省吾身。
“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我們要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為怎樣的人。
”做怎樣的人,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這就是習慣的力量,它可以影響人生的進程。
世間萬物無窮無盡,有正必有反,所以人應該支配習慣,而決不能讓習慣支配人,作為一個人當然會有壞習慣,但是如果不能去掉壞習慣,那簡直一文不值。
可是好習慣并非自然而成的,自然而成的常常是懶惰、生活無規律等壞習慣。
所以我們才需要自我控制,來培養好習慣,而且這樣的培養,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勤奮是這條路的捷徑。
蘇軾曾說“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可見毅力對于習慣來說有多么重要。
“小偷針,大偷金。
”大家一定都聽過的。
這句話就形象地反映了習慣的作用。
一個成功的人必定有好的習慣,而一個有好習慣的人不一定能成功,但是若一個人有不好的、不良的習慣,那么他一定會失敗。
縱觀歷史,失敗的人無一不是沒有養成良好習慣而失足的。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對于人來說,蟻穴就是壞習慣、不良習慣。
提前提防“蟻穴”,壓住不良習慣的苗頭,也不失為一種改變習慣的好方法。
在生命的旅途中,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
有些人會在困難中迷失方向,而那些具有良好的習慣的人,往往會在困難中學到東西。
這就是習慣。
人生旅途猶如逆水行舟,擁有良好的習慣,就會有前進的勇氣和動力,只有打破壞習慣的枷鎖,才能在逆流中前行,否則就只能被生活的滾滾大潮所淹沒。
好習慣成就人生,壞習慣毀掉人生。
本文引用論證運用充分,道理論證、正反對比論證也很出色,揣摩學習,必有收益。
試題分析:在分析材料時,就要抓住學者話的本質。
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無私友愛品質;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不貪的本質;東西要放整齊——嚴格的習慣;做錯了事要表示歉意——知錯必改的品質;吃飯前要洗手,午飯后要休息——良好的生活習慣。
從而我們看出,老學者在幼兒園學到的是一些良好的品質和習慣,這些良好的品質和習慣使他取得了成功,實現了人生的價值,所以這一材料的本質問題就是: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質和習慣使人終生受益。
以此為論點,深刻、準確地闡述觀點并進行論證即可。
^_^望采納^_^
寫一篇:國際標準舞比賽后的感想。
我也不會,我也想問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