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看開紅塵的句子
【第1句】: 有沒有表達自己看破紅塵的詩句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意思: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明亮的鏡子也并非是臺,本來就虛無一物,那里會染上什么塵埃?
涵義: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
首先說一下這首詩的出處
在南北朝的時候,佛教禪宗傳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當時在湖北的黃梅開壇講學,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翹楚者當屬大弟子神秀大師。神秀也是大家公認的禪宗衣缽的繼承人。弘忍漸漸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尋找一個繼承人,所以他就對徒弟們說,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禪意的詩),看誰做得好就傳衣缽給誰。這時神秀很想繼承衣缽,但又怕因為出于繼承衣缽的目的而去做這個畿子,違法了佛家的無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來,在院墻上寫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時時刻刻的去照顧自己的心靈和心境,通過不斷的修行來抗拒外面的誘惑,和種種邪魔。是一種入世的心態,強調修行的作用。而這種理解與禪宗大乘教派的頓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當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這個畿子的時候,都說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時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沒有做任何的評價。因為他知道神秀還沒有頓悟。
而這時,當廟里的和尚們都在談論這首畿子的時候,被廚房里的一個火頭僧—慧能禪師聽到了。慧能當時就叫別人帶他去看這個畿子,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慧能是個文盲,他不識字。他聽別人說了這個畿子,當時就說這個人還沒有領悟到真諦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個畿子,央求別人寫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有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說他是十世比丘轉世),他這個畿子很契合禪宗的頓悟的理念。是一種出世的態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
弘忍看到這個畿子以后,問身邊的人是誰寫的,邊上的人說是慧能寫的,于是他叫來了慧能,當著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說:寫得亂七八糟,胡言亂語,并親自擦掉了這個畿子。然后在慧能的頭上打了三下就走了。這時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時候去了弘忍的禪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講解了《金剛經》這部佛教最重要的經典之一,并傳了衣缽給他。然后為了防止神秀的人傷害慧能,讓慧能連夜逃走。于是慧能連夜遠走南方,隱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創立了禪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沒有追到。后來神秀成為梁朝的護國法師,創立了禪宗的北宗。
【第2句】: 形容紅塵的句子
【第1句】:相逢紅塵內,高揖黃金鞭。--《相逢行》唐.李白
【第2句】:紅塵陌上游,碧柳堤邊住。--《生查子》宋. 晏幾道
【第3句】:日落紅塵合。車馬亂縱橫。--《于長史山池三日曲水宴》唐. 陳子昂
【第4句】:行舟縈淥水,列戟滿紅塵。--《泛舟送鄭卿入京》唐. 杜審言
【第5句】:上有紅塵撲,顏色不得鮮。--《京兆府新栽蓮》唐. 白居易
【第6句】:下視十二街,綠樹間紅塵。--《登樂游園望》唐. 白居易
【第7句】:酒酣白日暮,走馬入紅塵。--《同儲十二洛陽道中作》唐. 孟浩然
【第8句】:自笑走紅塵,流年舊復新。--《書事》唐. 杜牧
【第9句】:紅塵掩鶴蓋,翠柳拂龍媒。--《春晚看群公朝還人為八韻》唐. 陳子良
【第10句】:劍鋒生赤電,馬足起紅塵。--《劉生》唐. 楊炯
【第3句】: 求看淡紅塵,瀟灑人生的句子
介紹你一首歌:笑紅塵。紅塵多可笑
癡情最無聊
目空一切也好
此生未了
心卻已無所擾
只想換得半世逍遙
醒時對人笑
夢中全忘掉
嘆天黑得太早
來生難料
愛恨一筆勾銷
對酒當歌我只愿開心到老
風再冷不想逃
花再美也不想要
任我飄搖
天越高心越小
不問因果有多少
獨自醉倒
今天哭明天笑
不求有人能明了
一身驕傲
歌在唱舞在跳
長夜漫漫不覺曉將快樂尋找
【第4句】: 有哪些表示看破紅塵之類的詩詞語句
【第4句】:式 微
提起這一生,
不知道走過多少?
春夏秋冬。
年少時候心太盛,
也曾一呼百應。
至而今說與誰聽?
一人無力再高歌,
更何況人情冷如冰:
聽不見,
我歌聲。
一夢醒來萬事空,
對明鏡愁恨不減,
白發徒增。
只好躲到峨眉山,
做個世外高僧,
任世間冷冷清清。
好漢都有當年勇,
不要再談什么曾經:
消失在,
寒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