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青柿子的句子
【第1句】: 形容柿子的句子
【第1句】:秋天,柿子樹上的柿子像晶瑩剔透的紅寶石一樣,高傲地掛在樹上。
【第2句】:秋天,柿子樹上掛滿了柿子,如同一個個紅彤彤的小燈籠,看著就讓人眼饞。
【第3句】:秋天,黃澄澄的柿子熟了,像一個個美麗的花燈。
【第4句】:你看,果園里果實成熟了,一個個柿子笑紅了臉,仿佛一個個小紅燈籠懸掛在枝頭。
【第5句】:熟了的紅柿子躲在葉子下像一盞盞紅燈籠,沒熟的黃柿子像一個個黃皮球,真是漂亮極了。
【第6句】:樹上掛滿了紅橙橙的柿子,像一顆顆大眼睛,紅彤彤的大眼睛。
【第7句】:那柿樹的千枝萬杈挑起了一盞盞紅燈籠,在秋風里搖蕩,在藍色天幕上閃爍。
【第8句】:樹上掛滿了的柿子,紅彤彤的,好像一個個燈籠,為人們送來光明。
【第9句】:火紅火紅的柿子,像燈籠般掛在枝頭。
【第10句】:柿子咧開嘴笑了,在陽光下笑得格外燦爛,瞅得人心頭也亮堂起來。
【第2句】: 描寫秋天柿子的句子
【第1句】:每年的秋天都是豐收的季節,在這個季節里,田野里,蘋果熟了,葡萄熟了,玉米熟了,高粱紅了,沉甸甸的稻穗彎下了腰,玉米笑了,大豆裂開了嘴……
【第2句】:秋天來了,樹葉被調皮的秋風一片片涂黃,把綠葉變成了紅葉,再摘下來悄悄珍藏。秋風把小草、小花涂黃,就在這時,菊花、桂花競相開放了,把香味吹到千里之外,讓人們享受這醉人的花香。
【第3句】:秋天還藏著十分好聞的氣味,柿子香香的,橘子甜甜的,還有蘋果、菠蘿許許多多香甜的氣味都在秋天里呢!秋游的小朋友都深深愛上了秋天的氣味。
【第4句】:秋天來了,小動物也忙碌了起來。螞蟻從夏天就開始儲存糧食,小松鼠在地上撿拾掉落的松果,小蜜蜂把早已儲存好的蜂蜜裝滿了一個個蜂窩,小燕子飛向南方,等冬天過后再回來。還有一些冬眠動物,如烏龜、蛇、刺猬、青蛙也已經準備好了過冬的食物。
【第5句】:秋天還藏著十分好聞的氣味,柿子香香的,橘子甜甜的,還有蘋果、菠蘿許許多多香甜的氣味都在秋天里呢!秋游的小朋友都深深愛上了秋天的氣味。
【第6句】:抬起頭仰望藍寶石似的天空中,飄浮著一團一團像棉花似的白云,大雁排成“人”字型的隊伍向南方飛去,它們煽動著翅膀好像在說:“明年見。”
【第7句】:每當這秋天漫步走來,河邊、路旁到處布滿掉落著的楓葉。紅紅的楓葉林在秋風的撫摸下,紅得更鮮艷,更惹人喜愛了。
【第8句】:一陣秋風吹過樹葉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樹葉有的像綠色的細針有的像小朋友的手掌。有的樹葉落了就像翩翩起舞的蝴蝶。
【第9句】:美麗的花兒每年看到秋風都會忍淚訴說自己的痛苦,因為秋風會奪走他們的美麗。和花兒命運相同的還有小草它們也爭先恐后地向秋風傾訴。
【第10句】:秋天的田野,就不用說了。稻田一片金黃,遠看就像是撲了一層金黃的地毯;稻谷顆顆都很飽滿,壓的莖都彎下了腰;你看看那火紅的高粱,遠看就像是一群戴紅帽的小姑娘;再看看柿子,火紅火紅的,像一個個紅通通的燈籠似的,又像是孩子的笑臉。你剝開一層薄薄的柿子皮,就會露出那新鮮的果肉,你嘗一口,甜的像蜜一樣!
【第11句】:秋天好美他給我們帶來了清爽,秋天好香他們給我們帶來了果實的芬芳,秋天好狠他把花兒草兒樹葉兒都一掃而盡。
【第12句】:秋天,雖然不像白花盛開的春天那樣充滿生氣,五彩繽紛,也不像綠樹成陰的夏天那么充滿活力,繁枝綠葉,但卻有誘人獨特的秋色和金黃的果實吸引人們。
【第13句】:秋天是孤獨的,是忘掉煩惱的季節,秋天是清高的,是寄托愁思的季節,秋天是浪漫的,到處飄香這沉甸甸的果實,秋天是蕭瑟的,心底總有一絲惆悵和幾許淡淡的憂傷……
【第14句】:秋風陣陣,送來了菊花的清香。菊花仙子們爭奇斗艷,形態優雅,異常美麗,引來了一群群勤勞的小蜜蜂。
【第15句】:秋天的天空真藍啊!天空一片蔚藍;秋天的天空真美啊!一片片白云鑲嵌在天空上,猶如一顆顆白色鉆石鑲嵌在藍色的保甲上;秋天的天空真會裝飾自己啊!竟找來軟綿綿的白云來與自己搭配,它那美麗的身軀可與桂林山水互相媲美。
【第16句】:秋天來到山上,山上秋色濃濃,就像畫家手中的一大塊調色板,縱橫交錯。山頂上那條條塊塊的白色,是白樺的杰作。
【第17句】:秋天趕走了夏日的熱浪,迎來了豐收的季節,此時的我們應該走向原野,走向自然,感悟天空的藍,大地的美。
【第18句】:前幾天還酷暑難耐,不知不覺間秋姑娘就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她把炎熱帶走把涼爽送來。
【第19句】:狂風刮了一夜,聽著雨打在玻璃上的聲音。一夜無眠,一夜之間,換了人間,秋天來了。
【第20句】:當一輪新月輕輕地升掛在我的額頭,吹過眉梢的風,告訴我秋天來了。
【第21句】:才下了幾場小雨,天就一下子涼了下來,早晨上班的時候竟感到了絲絲的涼意,看著田野深綠的臉色。
【第3句】: 描寫柿子的語句,急用
兩天以來,綿綿的細雨一直在下。柿子樹干被雨水浸透得一塵不染,清新透亮。懷著一種微微的傷感再次的站在柿子樹下,品味著對母親深深的思念。
母親最愛吃的水果就是柿子,雖然這東西我是不屑一顧的,但是,我曾經因為母親愛吃柿子而買下我的這座小院子。給自己一個空間,遠離了家庭和世俗的紛爭,在這小院里有我的所有的煩惱和喜悅,有我的失落和充實。
細雨如絲,很多的事情,很多的意識都在雨中更加的清晰,當有一天,我走得很遠,我會把柿子樹帶走嗎?帶著這柿子樹,就是帶著母親,有她在,我充實。有她在,我感覺到安全與溫馨。
我已經把自己放得很遙遠很遙遠了。遠遠的看著天堂里的母親,淚水隨著雨水,已經分不清是雨是淚。母親,天堂里有柿子樹嗎?,微風中,柿子樹輕輕的搖擺,努力的舒展著枝條。母親。這可是你對我的不舍
【第4句】: 描寫柿子的句子
優質解答
1院子里的柿子樹結滿了熟透了的柿子,像一盞盞紅紅的小燈籠掛在枝頭,讓人心里產生無限欣慰和暖意.
2橙紅色是給果樹的,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去摘呢!
3樹上綴滿了沉甸甸的小燈籠——柿子.
4初冬季節,不得不提柿子.78年版小學語文第三冊有一篇課文叫《初冬》,其中有一句描寫柿子的句子:柿子樹上掛著許多大柿子,像一個一個的紅燈籠.像紅燈籠,這便是我從小到大對柿子印象.早上大霧過后,帶著一絲暖意的太陽冉冉升起.沒有一縷風,陽光下紅的綠的柿子密密匝匝的掛在枝頭,卻仿佛能感到它們在動,在爭先恐后的往外擠,擠到能曬到太陽的地方,早日變成紅燈籠.
【第5句】: 描寫秋天柿子的語句有哪些
【第1句】: 一米左右的柿子樹,一排排的立在小區的花園里。金黃的秋天,樹上墜著的是我一步一步漸漸遠去的童年,是無數幸福的后身。記得這些樹,是奶奶活著時,帶著笑撒著汗親手栽種在這兒。轉眼間也已經碩果累累。
【第2句】: 你看,果園里果實成熟了,一個個柿子笑紅了臉,仿佛一個個小紅燈籠懸掛在枝頭。
【第3句】: 柿子最喜歡紅色,穿得像門前的大紅燈籠。
【第4句】: 柿子宛如一個個火紅的小燈籠。
【第5句】: 紅紅的柿子像燈籠似的掛在枝頭。
【第6句】: 樹上的柿子都熟了,好像一個個火紅的大燈籠。
【第7句】: 秋天到了,柿子園里的柿子掛起了一樹又一樹的“柿子大燈籠”。
【第8句】: 樹上掛滿了紅橙橙的柿子,像一顆顆大眼睛,紅彤彤的大眼睛。
【第9句】: 熟了的紅柿子躲在葉子下像一盞盞紅燈籠,沒熟的黃柿子像一個個黃皮球,真是漂亮極了。
【第10句】: 那樹上的柿子像極了孔明燈,它是農民伯伯的希望啊。
【第11句】: 有那橘紅的柿子,壓彎了枝頭,成了一盞盞小燈籠。
【第12句】: 熟透了的柿子握在手里軟軟的,只需輕輕撕掉一點皮,放在嘴邊一吸,就會吸到比蜜還甜的紅色汁水,從嘴角一直甜到心里。
【第13句】: 秋天還藏著十分好聞的氣味,柿子香香的,橘子甜甜的,還有蘋果、菠蘿許許多多香甜的氣味都在秋天里呢!秋游的小朋友都深深愛上了秋天的氣味。
【第14句】: 你看,山坡上,梨子黃澄澄,像一個個小葫蘆;柿子紅彤彤的,像一個個小燈籠,再看看葡萄,一串串晶瑩剔透,就像是用于刻出來的。一陣微風吹過,果實們搖晃起來了,似乎也在為如畫的秋天表示熱烈的歡迎呢!
【第15句】: 果園里柿子熟了,掛在枝頭,像一盞盞的小燈籠;石榴也熟了,你看他正張著嘴對我笑呢,笑得嘴都合不攏了,露出了他不整齊的牙。這就是秋姑娘送給我們的禮物呀!
【第16句】: 到秋天,深紅的柿子,像一樹火焰,讓你驚嘆。
【第17句】: 困難是什么?困難像剛剛熟的柿子,苦澀而酸甜;困難像走向山頂的路,陡峭而險峻;困難像剛出生的孩子,驚奇而冒險。困難是苦澀;困難是悲傷;悲傷是快樂。
【第6句】: 形容柿子的詩句
【第1句】:柿葉紅時獨自來
唐
白居易
《慈恩寺有感 時杓直初逝,居敬方病。》
【第2句】:柿葉翻紅霜景秋
唐
李益
《詣紅樓院尋廣宣不遇留題》
【第3句】:柿紅蒲萄紫
唐
韓愈
《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
【第4句】:客省蕭條柿葉紅
唐
皮日休
《開元寺客省早景即事》
【第5句】:柿繁和葉紅
唐
鄭谷
《游貴侯城南林墅》
【第6句】:柿葉添紅景
唐
韋莊
《和薛先輩見寄初秋寓懷即事之作二十韻》
【第7句】:篾絡迎霜野柿紅
宋
陸游
《歸云門》
【第8句】:蒲萄初紫柿初紅
宋
陸游
《湖上小閣》
【第9句】:九月十九柿葉紅
宋
陸游
《學書》
【第10句】:柿葉鋪庭紅顆秋
宋
黃庭堅
《睡起》
【第11句】:鳥殘紅柿昔曾分
宋
王安石
《示寶覺二首》
【第12句】:霜前柿葉一林紅
明
唐寅
《金閶暮煙圖》
【第13句】:秋陽紅若柿
宋
白玉蟾
《南臺舟中聯句》
【第14句】:柿葉翻紅楓葉黃
宋
白玉蟾
《琵琶行》
【第15句】:柿葉翻黃楓葉紅
宋
白玉蟾
《三衢舟次二首》
【第16句】:霜樹著紅嘗柿時
宋
戴表元
《晚秋游中溪四首》
【第17句】:涼瓣嗔封迸柿紅
宋
董嗣杲
《山丹花》
【第18句】:閑題柿葉紅
宋
洪咨夔
《洗研》
【第19句】:秋陽紅若柿
宋
黃春伯
《南臺舟中聯句》
【第20句】:脫葉已疏山柿紅
宋
卷剛中
《道中雜詩呈子勉寶文有便寄叔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