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捐活動感言
關于捐款感想的作文
連日來,生與死的分秒搏斗在汶川災區的殘垣廢墟中進行;連日來,我們的眼里一直掛著層層的淚水,每一次看到那揪心的畫面和涌動的愛心,無論多么堅強的人都忍不住淚流滿臉。
誰說八尺男兒有淚不輕彈
我們忘不了,在救援現場留下的這樣的畫面:66歲的溫家寶總理不慎摔倒,手臂受傷出血,但為了搶救遇險群眾,他把要給他包扎的醫務人員推開了。
我們忘不了,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四川省德陽市東汽中學的教導主任譚千秋老師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4個學生,4個學生都獲救了,而譚老師卻不幸遇難了。
我們忘不了,那一個個撕裂人心的聲音:“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
我還能再救一個
”年輕的戰士哭了,一個剛從廢墟中帶出了一個孩子的戰士跪了下來大哭,對拖著他的人如是說;年輕的戰士哭了,幾個小孩子被救出來了,但只有一個活著,他抱著那個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著跑向救援隊所在的帳篷;央視的一位男主持人在直播中哭了,在一句“為什么我們能夠這樣(愛心救助),是因為這片土地的人民懂得互相守望和幫助”的解說后,眼含淚水,忍不住哭泣。
為什么我們的眼中飽含淚水,是因為我們每個中國人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看
地震消息傳開后,神州大地上每個城市都立即自發行動,開始對受災地區伸出援助之手。
在每個城市的慈善會及紅十字會辦公的地方,許多群眾自發前來捐款,捐物,他們中有企業負責人、老人、家庭婦女、農民工;獻血車前更是排起了長龍……災難無情,人間有愛,每一個細節都讓我們心生感動。
我們每個中國人一個小小的愛心之舉,就能夠挽救一個瀕于生命邊緣的災民,就能夠重新燃燒一個對生活失去希望的災民。
我們每一個中國同胞自發搭起通向災區的愛心之橋,毫無保留我們的愛心,攜起手來與災區人民共渡難關
堅強的中國人,不哭
面對如此不幸,我們除了悲痛之外,看到的則是一個個充滿愛心的中國人。
我們既要為慷慨解囊的企業巨資捐獻喝彩,為明星藝人義演募捐之舉喝彩,同樣也為那些普普通通的中國人濃濃的愛心喝彩。
看
那些生活尚且拮據的農民工兄弟們,當他們把一張張可能皺巴巴的票子,都捐獻給了災區的時候,雖然金額不多,但此情此景,我們真的感受到了每一個中國人對汶川災區群眾的熾熱的愛心。
感動讓我們如此之團結,感動讓我們的凝聚力如此之強
每一分錢,每一件物,每一滴血,都凝聚著國人的愛心,都寄托著災區戰勝困難的希望。
地震毀了災區人民美好的家園,奪走了他們親人的生命,但不要悲傷,每個災民都是我們每個中國同胞的親人
地震無情,中國有愛,每一個中國人必與災區人民相望相守、相勉相助,戰勝萬難
這一刻,我們都是最美麗的中國人
有關地震的感想其他語段: 5·12以來,災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幾乎所有的人,都關注著災區,為災區出力,為災民分憂,成為大家的共同目標。
而無數救援者,更是紛紛奔赴前線,舍生忘死,沒日沒夜,或搜救廢墟中的生命,或救治傷員撫慰災民,無不視災區為自己的家鄉,災民為自己的親人。
災情是殘酷的,但人性卻處處閃爍著溫暖的光芒,而強烈的自覺的公民意識,更讓救災成為全民的大行動。
這次抗震救災中,人性的回歸確實于傷痛中給人以慰藉。
雖然身處物欲社會,功利的追逐,已讓不少人的心變得堅硬冷漠,但地震后人們的守望相助生死不棄表明,人性終究是永遠都無法泯滅的。
然而,于一個公民社會,人性只有以公民意識作為靈魂和核心,也就是和公民的責任緊緊聯系在一起,才有更持久、更強大的力量。
實際上,也正是公民意識的空前覺醒,讓這場前所未有的人類大拯救,震驚了世界。
本來,公民意識是每一位公民所必不可少的。
作為一個法律概念,公民是以一個國家的成員的身份,參與社會活動、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
公民顯然是一個崇高的稱號。
但長期以來,有多少人始終清醒地記得自己的公民身份
乃至公民的權利與義務
前蘇聯的電影中,經常把人稱呼為公民,竟讓我們覺得新鮮和陌生,而這恰恰顯示著我們公民意識的淡薄。
也因此,許多人活得窩囊、猥瑣、麻木、冷漠,既有辱于公民的稱號,更忘卻了公民的責任。
今天我們班看了捐款活動,老師上我們寫感想.快
先寫寫你了解到的災情,呼吁大家踴躍捐款,然后寫一下你們捐款的過程,你捐款時是怎么想的,再寫你捐款后的感想,例如認識到的重要性,表決以后要則樣(重點),最后捐款后老師啊,同學啊對災區人民的祝福,還有你的祝福
公益活動感言
你好: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好
衷心感謝你們的慷慨解囊和無私幫助。
我校xx同學是不幸的,他才七歲,病魔就纏上了他;但他又是幸運的,因為有全縣的師生最純潔的愛心在伴他同行。
xx的父母雙雙下崗,在被查出患上白血病,急需骨髓移植手術,家里又無力承擔巨額醫療用而一籌莫展的時候,是我們大家,我們所有關愛他的同學給了他生命的希望。
你們的善行義舉,極大地鼓舞了在病榻上與病魔作斗爭的李東蔚同學,也讓他的家人看到了希望。
我們相信,有大家的祝福,關愛與幫助,xx同學會創造出生命的奇跡。
我們感謝所有捐獻善款的同學們,感謝你們的愛心捐助,是你們給了xx同學重新擁有生命和美好人生的希望
在此,我們謹代表xx同學及其家人向所有奉獻愛心的人們致以最誠摯的謝意
謝謝你們
希望能幫到你
幼兒園舉辦獻愛心募捐活動我想說說感想
小伙伴大家好 我是*** 你們西藏那兒很美吧 可惜我沒有去過 我們是一個大家庭 有難互幫 讓我們攜手同行幫助西藏的小伙伴吧
關于捐款的心得
說到捐款,從小學起學校就組織過N次。
各種各樣的形式應有盡有:為希望工程捐拉,為“XX希望小學”捐拉,或是為某個偏遠的災區捐……捐款儀式卻是無一例外的統一:周一升旗儀式上動員一下,某位校領導站在臺上慷慨陳詞一番,臺詞也不過是一些“捐出壓歲錢,奉獻出你的愛心”的陳腔濫調,聽多了自然覺得無趣。
上了初中就更加簡單了:基本上連動員會也沒有,最多每班發一張倡議書,貼在公告欄,捐的錢班長收一下記個數就行了。
例行公事般的捐款活動所造成的結果就是大家都只是例行公事般地“交”上一點錢,甚至連這錢是捐給誰,做什么用的都懶得去了解。
逐漸的,我們的心學會了麻木。
的確啊,連捐款的意義都不清不楚,又怎會懂得奉獻自己真正的愛心呢
還是說我們的愛心,就只是例行公事就可以了呢
所以我討厭這種例行公事的捐款活動,這樣的活動對于我們來說,除了會使我們因捐出了買零食的錢而感到心疼外,不再留下任何痕跡。
因為討厭這樣例行公事的感覺,所以連帶所有捐款活動,我也一并地討厭了。
而這么些年我固執的想法,就在今年5月,就在四川地震發生的這個時侯,被我輕易地遺忘。
大家都知道,地震發生的時間是5月12日——這也是絕大多數人得知地震消息的時間。
然而我,因為住校的緣故,5月13日晚上才算是了解到大概是怎么一回事。
我們總是無法弄清地震究竟給我們的同胞們造成了怎樣的傷害,只是從老師和走讀生的口中,以及晚間僅僅10分鐘的新聞里,窺伺到些許恐怖。
當時也沒想過什么別的,只希望能通過什么途徑,幫助這些遇到困難的同胞。
周四那天班主任讓我們把預計捐款的數額報給她。
和以往的捐款不同,這一次同學們都非常積極地圍在班主任身邊,慎重地簽上自己的名字和捐款的數額。
我偷偷瞥了一眼,發現捐款的數字清一色的是三位數,而且是非常認真地一筆一劃寫上去的,絲毫沒有草率。
我知道數字不能代表一個人的愛心,但我能從那認真的書寫上看出,同學們都是真心想要幫助那些遇到困難的同胞的。
第二周一,當我們把錢帶過來的時侯,發現有些同學捐的數額比上周登記得還要多。
大家都心神領會,因為我們的眼圈都是紅的——想必是周末回家又看了許多關于地震的報道。
這些捐出來的錢,也許是一些同學辛苦攢了數年的“小金庫”,但大家都毫不猶豫地將它捐了出來,只因我們想要幫助我們的同胞,只因我們的心為他們感到疼痛。
那一刻,我真的被感動了。
我覺得我們民族是這樣的團結,我們的立場都是這樣的堅定,有什么困難會是我們克服不了的呢
那份民族自豪感在我心中沸騰。
“小氣”的人自然是存在的。
這些“小氣”的人在平時請客吃飯上顯得并不“寒酸”,可拿出來捐的錢卻讓人無話可說。
數字是無法衡量一個人的善心——這點我知道。
我也知道只要你是真心的,即使只是1塊錢甚至是一角一分,都能傳遞一種愛的信念。
我曾私下里問過一位“小氣”的同學,她表情十分無奈地說“唉,我捐的是自己的錢誒~”她這樣的話倒讓我無法接受了。
本來嘛,捐款自然是要捐自己的錢了,零花錢也好壓歲錢也好,暫且不說這些錢也是父母親人給的,捐款本身就是一種犧牲自己幫助他人的行為,自己少吃一些零食,少買一些漫畫,就可以多給別人一些幫助。
如果只是單純地向父母要錢來捐,就完全體會不到這種幫助別人的感受。
而且看到她那副無奈的表情,我不知她捐款是不是也如此無奈,只是因為旁人都在捐,自己不捐面子上掛不住,才無奈地“拿出了自己的錢”。
數字的確無法衡量一個人的愛心,但態度就表明了一切。
我倒覺得,既然感到無奈,感到勉強,又為何要“自己破費”呢
如此不甘不愿,還不如不捐,免得自己捐得心疼,別人受之尷尬。
這次地震真的教會了我許多。
我認識到了民族團結的力量,認識到了幫助別人的快樂,也理解了捐款的真正含義:這是我們心與心之間力量和愛的傳遞,不在乎多少,卻容不得半點虛假
我們所傳遞的不是金錢,而是一顆顆真誠的赤字之心
愛心捐贈校服捐贈者感言
一份情、一份愛心、涓涓細流能匯成了江海,深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會變得美好人間.經過這次的募捐活動,我深深地感覺到募捐活動對于我們而言不僅僅是一次普通的義工活動,更多的是一種磨礪,一種煅煉.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如何奉獻自己的愛心,體驗到途中酸甜苦辣,使是我們受益匪淺.出發前每個人都滿腔熱情,興致勃勃,到最開始募捐時我們突然支支吾吾了,怕被別人拒絕,怕被人質疑,后來認真想一下這或是鍛煉自己承受壓力的好機會,有什么可怕的,我們是為貧窮的老人獻一份愛心,這是我們義務,更是我們的責任.過路人從開始的不接受到后來的踴躍支持,特別是一個三歲小朋友,哭著要媽媽獻一份愛心,當媽媽給了他一塊錢投入我們募捐箱時他笑得很甜很甜,在他的笑容中,仿佛感受到需要幫助的老人后幸福.其中的酸甜只能自己體會,之前的再累再苦都是值得的,快樂所為大家共享。
差不多兩個小時,我們的箱子由一下子空的,到差不多滿了,募捐到了一千多塊,我們深知一千塊背后的意義是為素為謀面的陌生人傳遞對老人愛心,也許途中這一點累不算什么。
希望我們的這些愛心能為孤寡老人帶來一份溫暖。
吃虧是福,這是每一個義工都知道的,當老人流露最燦爛的笑容, 那是我們最幸福的時候,再多的金錢也換不來.希望這種愛心能源源不息地傳遞, 每個角落都有愛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