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修改句子的題目
【第1句】: 我們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的修改病句題有哪些
小學生語文修改病句
一、病句:就是指句子不完整或句子詞語之間的聯系有毛病的句子。
二、一般病句類型:
【第1句】:成分殘缺。一個完整的句子應該是“枝葉”齊全,意思完整明確。
例1:“這種不愛護公物應該受到批評?!薄@一句中缺少主心語,應在“公物”后面添上“的行為”三個字。
例2:“他穿著一件灰色上衣,一頂藍色帽子?!薄@一句第二分句缺少謂語中心語(謂語動詞),應在“一頂”前添上“戴著”二字。
【第2句】:用詞不當。用詞不當是指句中所用的詞不符合語境,或用了詞義相近,甚至相反的詞。
例1:“她喜歡一個人在平靜的環境里看書。”——應將“平靜”改為“安靜”。
例2:“校園里屹立著一棵棵白楊樹?!薄獞獙ⅰ耙倭ⅰ备臑椤巴αⅰ?。
例3:“升旗儀式開始了,鮮紅的五星紅旗徐徐上升?!薄獞獙ⅰ磅r紅”改為“鮮艷”。
【第3句】:搭配不當。句子中一對詞不能搭配或違反語言習慣就是搭配不當。
例1:“早晨,金燦燦的太陽光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應去掉“光”字。
例2:“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在2005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出的大型音樂舞蹈《千手觀音》,接受了全國觀眾的好評?!薄獞獙ⅰ敖邮堋备臑椤笆艿健被颉暗玫健薄?/p>
【第4句】:語義重復。語義重復就是指一個句子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詞同時出現使用,造成句子的表意重復啰嗦。
例1:“上課時,同學們都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地聽講?!薄サ簟叭褙炞ⅰ被颉熬劬珪瘛?。
例2:那個房間非常寬敞得很。——去掉“非常”或“得很”。
例3:松樹屹立在陡峭的險峰上。——去掉“陡峭的”或將“險峰”改為“山峰”。
例4:那個三條邊的三角形畫好了。——去掉“那個三條邊的”。
【第5句】:歸類不當。歸類不當是指將不屬于同一屬類的事物放在一起。
例1:“《中國少年報》《小主人報》《兒童時代》等報紙,我都很喜歡?!薄獞サ簟秲和瘯r代》,或者將“報紙”改為“報刊”。
例2:“萬里長城、故宮博物院和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名勝古跡。”——應去掉“和南京長江大橋”。
【第6句】:前后矛盾。前后矛盾是指句子中的表意不清晰、矛盾。
例1:“開班會前三分鐘,全班同學基本上全部到齊了?!薄獞サ簟盎旧稀被颉叭俊?。
例2:“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應將“傍晚”去掉,或者將“一夜”改為“一場”。
【第7句】:詞序顛倒。詞序顛倒是指句子中所遣用的詞沒有按一定語法順序進行造句,而是詞的順序顛倒了。
例1:“我們必須發揚和堅持刻苦學習的精神?!薄獞獙ⅰ鞍l揚和堅持”改為“堅持和發揚”。
例2:“同學們邁著整齊的步伐,排著整齊的隊伍向大操場走去?!薄獞獙ⅰ斑~著整齊的步伐”與“排著整齊的隊伍”的次序對換。
【第8句】:指代不明。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稱交代不明確,造成句子意思混亂。代詞分為人稱代詞〔我、你、他(她、它)、我們……〕,指示代詞〔這、那、這里、那兒……〕和疑問代詞〔誰、哪里〕三種,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詞使用錯誤。這類病句主要有二類。一類是一個代詞同時代替幾個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亂。二類指示代詞和疑問代詞誤用。
例1:劉明和陳慶是好朋友,他經常約他去打球。——應將“他經常約他去打球”改為“劉明經常約陳慶去打球”。
例2:哪里有困難,他就出現在那里。——應將“出現在那里”改為“出現在哪里”。
【第9句】:不合事理。不合事理是指句子意思不合常理,違反常規。
例1:他異口同聲地說:“這里的風景真美?!獞サ簟爱惪谕暤亍?。
例2:這明月高懸、繁星滿天的夜空真美?!獞サ簟懊髟赂邞摇被颉胺毙菨M天”。
三、修改病句的方法:
首先要認真地一字不漏地把原句讀幾遍,看清上下文的關系,弄清句子的內容,看看是否順口;接著根據病句類型的特點,找出病因,然后改正;修改后看看是否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標點符號運用是否正確。
【第2句】: 【初三病句類型及練習題】
中考語文病句修改練習與答案 【第1句】:成分殘缺,主要是缺少主語、賓語 ▲當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使我想起許多往事.(介詞結構掩蓋了主語,去掉“使”) ▲在列車長的粗暴干涉下,使愛迪生在火車上邊賣報邊做實驗的愿望破滅了.(介詞結構掩蓋了主語,去掉“使”) ▲工商管理部門立即查清了這家商場擅自提價.(缺少賓語,在句末加上“的問題”) ▲解放前蓋的教學樓,現在幾乎危房.(缺少謂語,在危房前加上“成為”) 【第2句】:搭配不當,包括主謂搭配不當,動賓搭配不當,主賓搭配不當,修飾語和中心詞搭配不當,復句中關聯詞搭配不當 ▲他那銳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主謂搭配不當,把“眼睛”改為“目光”) ▲他的和藹的面容,爽朗的笑聲,時時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主謂搭配不當,把“爽朗的笑聲,”刪去) ▲滅絕的恐龍,是受到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造成的.(主謂搭配不當,把“滅絕的恐龍”改成“恐龍的滅絕”) ▲這篇小說通過平凡而又出充滿生活氣息的細節描寫,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靈美.(動賓搭配不當,把“揭露”改為“表現.”) ▲經過總結,我提高了學習方法和學習成績(動賓搭配不當,把“學習方法去掉”或將原句改為“經過總結,我改進了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習成績”) ▲十月的北京是個美麗的季節.(主賓搭配不當,把“十月的北京”改為“北京的十月”) ▲只要稍微深思熟慮一下,這個道理是不難領會的.(“深思熟慮”是需要時間的,是反復思考的過程,“稍微”是不可能做到深思熟慮的,所以用在這里修飾不當,應該刪去) ▲對他的錯誤,不但不應該袒護,而應該提出批評.(關聯詞語搭配不當,應改成“……不但不應該袒護,而且還應該…….”) ▲不管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都極端不利,登山隊員仍然克服了困難,勝利攀登到頂峰.(關聯詞使用不當,把“不管”改為“盡管”) ▲盡管計算機技術多么發達,它只能在人類的控制下,朝造福人類的方向發展.(關聯詞使用不當,把“盡管”改為“不管”) ▲如果我們前一時期已經克服了學習上的困難,那么今后的困難也一定能克服.(關聯詞使用不當,把“如果”改為“既然”) ▲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既取決于產量,而且取決于質量.(關聯詞使用不當,把“既”改為“不但”) 【第3句】:語序不當,包括詞序不當,定語和狀語放置不當等情況 ▲我們不能忘記英法聯軍燒毀并洗劫圓明園的歷史.(“燒毀并洗劫”這樣表達不合事理,應對調) ▲同學們討論并聽取了老校長的報告.(“討論并聽取”這樣表達不合事理,應對調) ▲為了寫好這篇通訊,他深入了解了許多張老師的先進事跡.(定語“許多”位置不當,應調至“先進事跡”之前) ▲許多附近的居民都在他的帶動下,認真搞好環境衛生.(定語“許多”位置不當,應調至“居民”之前) ▲每一位將來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名建設祖國的有用人才.(狀語“將來”位置不當,應調至“成為”之前) 【第4句】:否定不當或混亂,導致表意不當 ▲為了避免今后不再發生類似事故,我們應盡快健全安全制度.(這句話中的“避免”“不發生”就是“發生”,意思完全相反,應去掉副詞“不”) ▲這樣感人的事跡,你難道沒有不受震動嗎?(這句話中的“沒有不受”是雙重否定,用在反問句中,導致意思完全相反,應去掉副詞“沒有”) ▲學校沒有一個人否認今年能在教學上開創一個新局面不是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將“不是”改成“是”) ▲近幾年,王芳幾乎無時無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積累了大量資料.(“無時無刻不忘”否定混亂) 【第5句】:一面與兩面不相呼應 ▲政策是否開放,方向是否明確,手段是否靈活,是當前招商引資取得階段性成果的關鍵.(兩面對一面,在“取得”之前加上“能否”,與前面各句中的“是否”相呼應) ▲現在勤奮求知、苦練自學能力,是同學們將來能否大有作為的關鍵所在.(一面對兩面,去掉“能否”) 【第6句】:前后表達不一致,表意沖突 (14)▲張欣同學到現在還沒有來,大家斷定他大概生病了.(前后表達不一致,將“大概”去掉) ▲同學們將在這里度過了有意義的三年.(前后表達不一致,將“將”或“了”去掉) 【第7句】:重復多余 ▲學校里出現了從來沒有過的空前的學習熱潮.(去掉“從來沒有過的”) 【第8句】:歧義現象 ▲王亮從電話中得知,開刀的是他父親.(“開刀的”有歧義,表意不明確) ▲縣里的通知說,讓趙鄉長15日前去匯報.(“15日前去”有歧義,表意不明確) ▲老張的衣服比老李的衣服做得好.(“做得好” 有歧義,表意不明確) ▲小華和小李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約他明天到家里來寫作業.(兩個“他”指代不明確) 【第9句】:介詞使用不當 ▲世界各大報紙關于這起震驚國際體壇的事件都作了詳細的報道.(將“關于”改為“對于”) ▲關于這部電影的批評的意見既尖銳,又中肯.(將“關于”改為“對于”) ▲法官宣布開庭審判,只見被兩個警察押著一個犯罪嫌疑人走上被告席.(介詞“被”濫用,刪去“被”) 【第10句】:句式雜糅 ▲這張報紙比任何特效藥都好,把夜班后的疲勞,瞌睡都被趕到九霄云外去了. (句式雜糅,去掉“把”或“被”) ▲這屆體育節會徽和吉祥物設計的應征者大多以青年體育愛好者為主.(句式雜糅) 【第11句】:用詞不當 ▲他。
【第3句】: 三年級修改病句20道題
三年級 修改病句20題提供很多 供參考一、語序不當【第1句】:定語位置不當。
如:(1)我國棉花的生產,長期不能自給。(定語與中心語位置顛倒,應該為:我國生產的棉花,長期不能自給。)
(2)廣大的農村青年表現出無比的走社會主義的熱情。(定語“無比”錯放在狀語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應該將“無比”放至“熱情”之前。)
【第2句】:狀語位置不當。如:(3)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應該發揮廣大知識充分的作用。
(狀語“充分”錯放在定語的位置,應該將之放在“發揮”之前。)【第3句】:虛詞位置不當<1>副詞“不”的位置不對。
例如:(4)我們如果把自己國內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國際上就很難有發言權了。(“把”句字否定副詞應該在“把”字之前)。
(5)如果趁現在不趕快檢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鋤不好。(“不”應移至“趁”字前)<2>關聯詞語位置不當復句中兩個分句用同一主語時,關聯詞語應在主語后邊;主語不同時,關聯詞語應在主語前邊。
如果顛倒,就屬位置不當。例如:(6)不但他好好學習,而且帶幫助其他同學。
(“他”應移至“不但”前)二、搭配不當【第1句】:主謂搭配不當,如:(7)清晨,參加長跑的同學們在公路上飛快地馳騁著。(“同學們”不能用“馳騁”,可改為“跑”。)
(8)感情的洪流在翻滾,渾身的熱血在呼嘯。(“熱血”只能“沸騰”,不能“呼嘯”)(9)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質,經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品質”不能“浮現”,可改為“他那偉大的革命形象”。)【第2句】:動賓搭配不當。
如:(10)這些文章到處閃爍著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閃爍”的應該是“光芒”。)
(11)解放前,爸爸和哥哥兩人掙來的錢還不夠養活一家人的生活。(“養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12)上??萍奸_發中心聚集了一批熱心于科技開發服務、善于經營管理的專業化隊伍。(“聚集”的應該是“專業化人才”。)
【第3句】:主賓搭配不當。如:(13)這最后一天的勞動是同學們最緊張、最愉快、最有意義的一天。
(“勞動”是“一天”不當,刪去“勞動”即可。)(14)政治穩定、團結的局面,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健全的先決條件。
(“局面”是“條件”不妥,可刪去“的局面”。)【第4句】:修飾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
如:(15)他在培育良種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應改為“很多”。)
(16)自己有雙聰明能干的手,什么都造出來。(“聰明能干”應改為“靈巧”。)
(17)這次大會上,對工資問題交換了廣泛的意見。(應改為“廣泛地交換了”。)
【第5句】:一面與兩面搭配不當。如:(18)學習成績的提高,取決于學生自身是否努力。
(“提高成績”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兩面性的??筛臑椋簩W習成績的提高,取決于學生自身的努力。
或者改成:學習成績能否提高,取決于學生自身是否努力。)(19)藝人們過去一貫遭白眼,如今卻受到人們熱切的青睞,就在這白眼與青睞之間,他們體味著人間的溫暖。
(“白眼”和“青睞”指兩面,但“溫暖”只對應一面。)【第6句】:否定與肯定搭配不當。
如:(20)究竟要不要重視語文學習?是不是只學數理化就可以了呢?我們的回答是否定的。(前面的問題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后面回答只照顧否定回答。)
(21)我想這應該是不必敘述的,沒有誰不會想象不出。(“沒有誰不會想象不出”意即“誰都想象不出”,與原句意思剛好相反。)
在檢查搭配是否得當時,特別要注意檢查并列短語,防止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例如:(22)采取各種辦法培養和提高師資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師的水平。
(“培養”與“水平”搭配不當)三、成績殘缺或贅余【第1句】:成分殘缺<1>缺主語。如:(23)從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卻說明了一個大問題。
(“說明”的主語是什么?介賓短語不能作主語,可刪去“從……中”。)(24)關于電視片《北京人在紐約》的評論已很多了。
(刪掉“關于”,使句子主語出現。)<2>缺謂語。
如:(25)這些角色不同類型,距離相當大,如果沒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這些角色不同類型”缺謂語,應該補上“屬于”就通順了。)
(26)最近又發動了全面的質量大檢查運動,要在這個運動中建立與加強技術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個動詞的賓語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適的,應該在“建立”前補充上謂語“完成”才通順。)
<3>缺賓語。如:(27)近兩年來,他們在全縣推廣了馬河大隊堅持科學種田。
(“推廣”什么?缺賓語“……的經驗”。)(28)我們要盡一切力量使我們農業走上機械化、集體化。
(“走上……的道路”才合適。)【第2句】:贅余成分贅余有主語、謂語、定語等,這里只各舉一例略作說明。
(29)我們二年級的同學,在上課的時候,一般地說,我們都能認真聽講,遵守課堂紀律。(主語多余。)
(30)上次從你院借來的講義,正在進行打印,上課前可以發到學生手中。(謂語多余)(31)紀念“三?八”節的到來。
(賓語后有多余成分。)(32)這句話的后面,包容了多么豐富的“無聲”的潛臺詞啊。
(定語多余)(33)他同老農一起多次反復地進行小麥高產試驗。(狀語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