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零丁洋不怕犧牲的千古名句
【第1句】: 描寫英雄壯烈犧牲的千古名句
【第1句】:男兒寧當格斗死。
三國·魏·陳琳《飲馬長城窟行》。本句大意是:男子漢大丈夫寧可與敵人搏斗而死。《飲馬長城窟行》主要描寫封建統治者修筑長城給人民造成的妻離子散的痛苦,此名句是“太原卒”憤然回答“長城吏”的話,它與下文“何能怫郁筑長城”一句既寫出了男子漢甘于獻身疆場,戰斗而死的豪邁氣質,又寫出丁“太原卒”對無休止的徭投的痛恨之情。此名句后來在引用中衛有了新的含義,常表示男子漢為國捐軀的豪情.歷代為之傳誦。
東漢末年文學家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
【第2句】:男兒到死心如鐵。
南宋愛國詞人 辛棄疾
【第3句】: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三國·魏·曹植《白馬篇》。這兩句大意是:國難當頭,挺身而出,甘灑熱血;生死之際,視斷頭如回家一樣坦然。此名句通過質樸的語言,恢宏的氣魄直抒胸臆,表現為國捐軀的高尚情操。“捐”、“赴”二字寫出國難之時挺身而出的勇敢精神,“視”、“歸”一句顯出為國而死的驕傲神情,意氣雄壯慷慨,昂揚奮發。尤其后句,在承傳中演化為“視死如歸”的成語.成為表現壯士大義凜然為國捐軀的習慣用語。
三國文學家 曹植 《白馬篇》
【第4句】:但添新戰骨,不返舊征魂。
唐·杜甫《東樓》。這兩句大意是:只見新戰死的士兵尸骨又增漆了許多,從未見到那些戰死的士兵鬼魂能返回故鄉。此二句寫得十分悲慘。多年的征戰,使得無數將士獻身沙場,橫尸荒野.何曾見到他們魂返故園?而今戰場又添新戰骨,更叫人感到凄涼冷落。
唐代詩人 杜甫 《東樓》
【第2句】: 于謙的石灰吟中兩句詩"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與文天祥
石灰吟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注釋]
若等閑:好像很平常。
--------------------------------------------------------------------------------
[簡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但英宗復辟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