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煙俱凈中表達水清澈的句子
【第1句】: 寫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什么
②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吳桓贊) ③古人云:“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景清美。”上游七里瀧, 水如染,山如削, 峰緊緊流窄,鳶飛魚躍,稱“富春江小三峽”。
自嚴子陵釣臺至窄溪,江流寬闊,兩岸綠樹煙花,小橋流水,山莊錯落,更兼有嚴子陵釣臺、大奇山、白云源、桐君山、天子崗等名勝古跡點綴其間,宛如一幅幅絢麗的畫卷。 ④富春江景色四季宜人,無論是“日出江花紅勝火,零星來江水綠如藍”的艷春、“兩岸綠樹凝滴翠”、“翠色隨人欲上船”的夏景,或是“一江流碧玉、兩岸點紅霜”的秋色,都有一番醉人的魅力。
即便是“諸山皓然”、“寒江獨釣”的冬天,也有耐人尋味的底蘊 . ⑤唐朝韋莊稱富江“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 ⑥宋代蘇東坡亦譽:“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
⑦遙望當年,元代畫壇四大家之一的黃公望隱居富春,費時數年繪制了一幅“富春山居圖”。 ① 與朱元思書 吳均 南朝梁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與朱元思書(1) 吳均 風煙俱(2)凈(3),天山共色(4)。
從流飄蕩(5),任意東西(6)。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7),奇山異水,天下獨絕(8)。
水皆(9)縹碧(10),千丈見底。游魚細石(11),直視無礙(12)。
急湍(13)甚箭(14),猛浪若(15)奔(16)。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17),負勢競上(18),互相軒邈(19),爭高直指(20),千百成峰(21)。
泉水激(22)石,泠泠作響(23);好鳥相鳴(24),嚶嚶成韻(25)。蟬則千轉不窮(26),猿則百叫無絕(27)。
鳶飛戾天(28)者,望峰息心(29);經綸世務者(30),窺谷忘反(31)。橫柯上蔽(32),在晝猶昏(33);疏條交映(34),有時見日(35)。
(1)《與朱元思書》,選自《藝文類聚》(中華書局1982版)卷七。本文為作者寫給朱元思講述行旅所見的信。
一作《與朱元思書》。吳均(469—520),字叔庠。
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縣)人。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
書:信函 (2)俱:全,都。 (3)凈:消散,散盡。
(4)共色:同樣的顏色。共,相同。
(5)從流飄蕩:(小船)隨著江流漂浮蕩漾。從,順,隨。
(6) 任意東西: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時而向東時而向西 (7)自富陽至桐廬:此句中的富陽與桐廬都在杭州境內,富陽在富春江下游,桐廬在富陽的西南中游。(注:如按上文“從流飄蕩”,則應為“從桐廬至富陽”。
原文可能是作者筆誤。)至:到。
許:表約數。 (8)獨:獨特。
絕:到了極點。 (9)皆:全,都。
(10)縹碧:原作“漂碧”,據其他版本改為此。青綠色。
(11)游魚細石:游動的魚和細小的石頭 (12)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這里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13)急湍:湍急的水流。 (14)甚箭:即“甚于箭”,比箭還快。
甚:勝過。 為了字數整齊,中間的“于”字省略了。
(15)若:好像。 (16)奔:動詞活用作名詞,文中指飛奔的馬。
(17)寒樹:耐寒常綠的樹。 (18)負勢競上:憑借(高峻的)形勢,爭著向上。
負:憑借。競:爭著。
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這從下文“千百成峰”一語可以看得出來。 (19)軒邈(miǎo):比高遠。
軒,高。邈,遠。
這里作動詞用。 (20)直指:筆直地向上。
指:向。 (21)千百成峰:形成無數的山峰。
(22)激:沖擊。 (23)泠(líng)泠作響:泠泠地發出聲響。
泠泠,擬聲詞,形容水聲的清越。 (24)好鳥相鳴:好,多;相鳴,互相和鳴。
(25)嚶(yīng)嚶成韻:鳴聲嚶嚶,和諧動聽。嚶嚶,鳥鳴聲。
韻,和諧的聲音。 (26)千轉:長久不斷地叫。
千,表示多。轉,通“囀”,鳥婉轉地叫。
(27)無絕:就是“不絕”。與上句中的“不窮”相對。
(28)鳶(yuān)飛戾(lì)天:意思是鳶飛到天上。這里比喻那些為名為利極力攀高的人。
鳶,古書上說是鴟(chī)一類的鳥。也有人說是一種兇猛的鳥,形狀與鷹略同。
戾,至。 (29)望峰息心: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他那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
息:使……平息,使動用法。 (30)經綸世務者:處理政務的人。
經綸,籌劃、治理。 (31)窺谷忘反: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反:通“返”,返回。窺:看 。
(32)橫柯上蔽:橫斜的樹木在上邊遮蔽著。柯,樹木的枝干。
蔽:遮蔽。 (33)在晝猶昏:即使在白天,也還像黃昏時那樣陰暗。
晝:白天。猶:好像。
(34)疏條交映: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疏條:稀疏的小枝。
交:相互。 (35)日:太陽,陽光。
【第2句】: 《與朱元思書》中 寫富江春水清澈的句子是
山奇: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翻譯:兩岸的高山,都生長著耐寒常綠樹,(這些高山)憑借著(高峻的)地勢,奮力直上,(仿佛)互相爭著往高處和遠處發展,(它們)都在爭高,筆直地向上,(這樣就)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作者感慨: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
翻譯:那些像鳶(一樣極力想)攀高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那些治理社會事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第3句】: 風煙俱凈任意東西一百許里天下獨絕水皆縹碧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皆生寒
3。
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譯。 1。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風塵和霧氣全部消散一片明凈,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現同樣青色。
2。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乘船)隨著江流飄蕩,任憑它飄向哪個方向。 3。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從富陽到桐廬一百來里(的水路上),盡是奇山異水,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
4。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水中)游動的魚和細小的石頭,一直看下去,毫無障礙。 5。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緊貼兩岸的山上,長滿了常青(陰森森)的樹木。
6。爭高直指,干百成峰 (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形成無數個山峰。
7。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蟬不停地叫著,猿不停地啼著 8。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便在白天,也還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可以見到陽光。
4。回答下列問題。
1。下面的句子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答: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祿的思想感情。 2。
簡單賞析以下句子的寫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答:該句用了正面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2分),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1分)。
3。本文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寫景,這樣寫有什么表達效果?(2分)答: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臨其境 4。
看到富春江的奇山異水,作者發出了怎樣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發出的這些感慨? 答:第一問:作者發出了“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感慨。 第二問:表現了作者鄙棄名利的思想。
(忘情山水、淡泊名利) 【第5句】:文章理解。(5分) 文章在總寫中,用“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表現了作者悠然自得 的情態。
在分寫“異水”時,用“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一句夸張地表現了江水極深、極清的特點。 在分寫“奇山”時,通過泉響、鳥鳴、蟬轉、猿叫,反襯了山的 幽靜的特點。
之后,通過“鳶飛戾天者……窺谷忘反”的抒情短論,表現了作者 忘情山水,淡泊名利,避世歸隱 的思想。最后,文章別具匠心地描繪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樹多的特點,與前文“夾岸高山,皆生寒樹”一句相照應。
6。句子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游魚細石,直視無礙。的意思是 水很清澈 。
《三峽》中與之異曲同工的語句是 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4分) 7。
作者對富陽至桐廬沿途景色的總體印象是 天下獨絕 (請用文中的一個四字短語作答),并且重點從 山奇 和 水異 兩方面進行了描繪。 8。
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發出感嘆的句子是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用課文原句填空) 9。
文中從側面表現水的清澈的句子是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10。
“鳶飛戾天者”與“經綸世務者”分別指什么人?(2分) 答:“鳶飛戾天者''與“經綸世務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熱衷于官場的人。 11。
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請同學們開動腦筋,從積累的古詩文中,各寫出一句寫“山”和寫“水”的詩句。 答:寫“山”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寫“水”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