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人生本苦的句子

09-08 文案句子 投稿:傾訴林

【第1句】: 佛學經典參悟生命、人生的句子

諸法無常,諸法無我.何其自信,本自清靜,何其自信,本自具足,何其自信.能生萬法,何其自信.本無生滅!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千!您自己可多聽靜空法師光碟,書籍,有很多.但如果要看,但一定不要看別人毀謗靜空發師的.佛法中,開悟明理者,定無見取見.邊見.更加絕無對立.再者.信為佛法學習中的基礎.所以,非禮勿看,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行者也,

一年多后 附錄:

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于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愿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盤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舍離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于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推薦每天做為早晚功課念誦)

【第2句】: 翻譯:佛教的一句話:人生一切皆苦 而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

Life is suffering whick give you hope.

汗,吃苦才會長大。

前半句“一切皆苦”是佛說的沒錯,個人淺見,此“苦”字用suffering比用misery好些,misery只有痛苦和悲慘,suffering是受苦受難、忍受苦難比較契合佛祖本義。

后半句“欲望是苦的根源”乃外道論,且與前半句矛盾:既說一切皆苦,即是說苦為一切根源,已是頂級,豈可再回上一層目錄?

從唯識角度講,苦是人生貪嗔癡諸欲的根源。

讓人感到苦,人就會希望生活變甜,于是努力奮斗,生活就可能變甜。不覺其臭,則永遠不知該洗洗了。

生活好了,會感到不夠好,還是苦!就希望更好,有更多錢,即所謂貪欲。

所以唯識論說,苦是諸欲的根源。所以佛說應當修行,無我才能使苦斷絕,錢等俗物并不能夠。維持生活、知足常樂,一般人已可離苦,努力奮斗只為社會進步從提高本人生活水平開始。

佛典從中文再翻譯成英文只會害更多人

其程度猛于網絡低俗風

【第3句】: 佛家的關于淡泊名利的句子

佛語禪心(1)

佛陀說:“人的生命,只在一個呼吸間。”

生命短促,我們應該善待自己的菩提身,思索活著的意義。生命不是用來尋找答案,也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它是用來愉快地過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煩惱,就需要有一分禪心來解救。

紅塵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顆禪心。

佛語禪心(2)

夢窗國師詩云:“青山幾度變黃山,世事紛飛總不干;眼內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

境由心造,心即主人。心無物欲,方寸之間皆海闊天空永無涯畔;胸懷坦蕩,宛若長空旭日煩惱則無處藏身。

我們何不也做一個這樣的快樂佛呢!

佛語禪心(3)

初祖達摩說:“不謀其前,不慮其后,不戀當今。”

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窮也安然,富也安然;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得失無意,隨天際云卷云舒。

這才是真正的解脫!

佛語禪心(4)

燃燈法師說;“如果我們破除一切執著塵勞,丟掉身外亂性的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這樣就能獲得身心的自然安寧、愜意、舒適、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隨之而來。”

一生只知道追逐名利,而不知道享受的人心最苦累。可惜世上仍有大多數人,為了各種欲望拼命占去所有清醒時刻,只余下少許時間來追尋生命的意義!

佛語禪心(5)

證嚴法師說:“寧靜是美,安定最樂。這是習禪、修心、養性、怡悅且最崇高最美好的境界。”

佛經的本質就是安詳,我們可以在佛經中找到“安詳”的真正意義和尋求安詳的途徑。無論是誰要追求要達到愉快、美滿、充實、瀟灑的人生境界,都絕不能缺少一顆安詳的心!

佛語禪心(6)

耕云先生說:“人一旦失去了安詳,同時便會褪失了生命的華彩。是女孩子,不會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

是啊!倘使生活中缺少了安詳,而懷著挫折、無奈、懷疑、憂慮的心態去過活人生,那生活對生命來說,毫無疑問就是一種懲罰了。一個人要學會安頓自己的心靈,做到內心寧靜安適我們的人生才一定會美好。

佛語禪心(7)

靜慧大師說:“學佛幾十年,我對佛教最重要的體會只有六個字的體會:看破,放下,自在。”

所謂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別心、是非心、得失心、執著心。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我們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著,淡泊明心放下貪、嗔、癡,不絕望于人生的苦也不執著于人生之樂。

佛語禪心(8)

弘一大師說:“恬淡是養心第一法,安詳是處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歉退是保身第一法。”

貪得者身富而心貧,知足者身貧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勞神,處下者形勞而神逸。人生的苦惱是不分貴賤的,要么你去駕馭生活要么生活駕馭你,你的態度決定了誰是坐騎誰是騎者。

佛語禪心(9)

靜慧大師說:“苦在一切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只不過苦的方式不同而已。人活著為什么會感到很累很累呢?就是因為總被種種外在的事相所迷惑,總期求得到的越多越好以致肩上的擔子越來越沉重連步子都邁不開了。”

人生是苦的,充滿煩惱,但如果放下執著,苦當下就是空,煩惱就是菩提,人生就是解脫。當下就放下,無分別,凡夫就是佛,婆娑世界就是凈土,在繁忙的人生中就能實現最大的自在佛語禪心(10)

靈泉宗一禪師有詩云:“美玉藏頑石,蓮花出淤泥。須生煩惱處,悟得即菩提。”

凡有奢求必得煩惱,所以不要去追求什么,只問自己該做什么這就是安分。求心安,求解脫,首先應該做明白人,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怎樣獲得。明白人既能努力改變環境,更能努力改變心境;改變環境靠聰明,改變心境靠智慧。

【第4句】: 請教佛家看待生活的一些句子

【第1句】: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第2句】: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第3句】: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煩惱,只因為你自己的內心,放不下。

【第4句】: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

【第5句】: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第6句】: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第7句】: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第8句】: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觀念,不要使錯誤的觀念落入我們生死的坑道里面,那是很危險的。

【第9句】: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第10句】: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第11句】: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恒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第12句】: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第13句】: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第14句】: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后悔的地方。

【第15句】:你什么時候放下,什么時候就沒有煩惱。

【第16句】:學佛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看眾生的過錯,永遠污染你自己,根本不可能修行。

【第17句】: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第18句】:當你知道迷惑時,并不可憐, 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第19句】: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第20句】: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第21句】:當你煩惱的時候,你就要告訴自己,這一切都是假的,煩惱什么?

【第22句】:當你未學佛的時候,你看什么都不順。當你學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順。

【第23句】: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子日子比較好過。你要是一直想改變他,那樣子你會很痛苦。要學學怎樣忍受他才是,要學學怎樣包容他才是。

【第24句】:承認自己的偉大,就是認同自己的愚癡。

【第25句】: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

【第26句】:醫生難醫命終之人,佛陀難渡無緣的眾生。

【第27句】:心中僅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聲音。

【第28句】:當你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

【第29句】: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第30句】:如果不是拿無言的誠懇和慈悲的香油,任何東西都無法將傷口的毒針拔掉。你為什么讓自己對別人的惡念、忘恩、嫉妒、狡猾而感到氣憤呢?爭吵、輕蔑、處罰都不能解決問題,最簡單的方法是抹去這一切,反而善待他們,「善行」是讓我們息怒的方法。

【第31句】: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第32句】:多用心去傾聽別人怎么說,不要急著表達你自己的看法。

【第33句】:同樣的瓶子,你為什么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理,你為什么要充滿著煩惱呢。

【第34句】: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樂于寂寞。

【第35句】: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并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第36句】: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

【第37句】: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茍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

【第38句】: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第39句】:世間的人要對法律負責任。修行的人要對因果負責任。

【第40句】:默默地關懷和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第41句】:多講點笑話,以幽默的態度處事,這樣子日子會好過一點。

【第42句】:有德自然香。

【第43句】:與其你去排斥已成的事實,你不如去接受它,這個叫做認命。

【第44句】:佛菩薩只保佑那些肯幫助自己的人。

【第45句】:逆境是成長必經的過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茁壯。

【第46句】:你要感謝指出你缺點的人。

【第47句】:如果你能像看別人缺點一樣準確地發現自己的缺點,那么你的生命將會不平凡。

【第48句】: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你的煩惱吧!

【第49句】:人不是壞的,只是習氣罷了,每個人都有習氣,只是深淺不同罷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諒的就原諒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壞人。

【第50句】: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

【第5句】: 佛家所言人生八大苦和一些基本佛理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一、生苦:生之苦,人多不復記憶,事實上,十月胎獄之苦,且不必說,即出生之際,一個六磅八磅重的嬰兒,通過狹窄的生門,這痛苦已非言語所可形容。脫離母體之后,為外界灼熱或寒冷的空氣所剌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來提去,這對嬰兒細嫩的肌膚而言,其痛苦較皮鞭抽體尤有過之。

嬰兒出生后呱呱大哭,實是肉體上的痛苦所引起的。 二、老苦:唐人詩云:“公道人間惟白發,貴人頭上不會饒。”

老,是任何人無以避免的。韓愈祭十二郎文云:“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四十如此,未免早衰。

但即使天賦過人,或攝生有術,到了七十歲八十歲,上述現象總會發生。又何況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數十年之后,除了生理機能衰退外,因過去勞苦積累而貽留的腰酸背痛風濕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難以忍受的痛苦,至于衰老對于女人,則更為殘酷,因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著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

由明眉皓齒,傾城傾國而雞皮鶴發,老態龍鐘,固然使人感慨,但誰又能逃出這個老的公例? 三、病苦:人自呱呱墮地之日起,就與病結下不解之緣。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潰瘍肺結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壓心臟病,也許有人說,科學進步,新藥日出,只要有錢,何愁治不好病?其實不然,特效藥固然層出不窮,新的疾病也日有所見,如小兒麻痹癥,癌癥,在近年來日漸增多。

進一步說,即是藥物能治愈身體上的疾患,但由于社會競爭劇烈而致精神緊張憔慮所引起的神經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郁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豈是藥石所能奏效的? 本來四大假合之身,難免有寒熱失調的時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時間還好受,倘長年纏綿病榻,日與藥物為伍,這種痛苦,豈可言喻? 四、死苦:一部鋼鐵鑄成的機器,其壽命也不過由數年到數十年,一個血肉之軀的人,到底能支持多久?秦皇漢武求長生之藥,只留下千古笑柄。蓋宇宙萬象,生住異滅,周而復始。

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壞,法爾如是,安有例外?佛經上說,非想非非想天,壽長八萬四千大劫,但報終仍當墮落,不出六道輪回。 既然如此,則死之于人,也就不足為異了!無奈“壯志未酬身先死”,每一個死者都有他尚末完成的壯志,因之世界就有多少死不瞑目之人,同時死前肉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四大分離,呼吸困難,心里有千言萬語,一句也說不出來。

這時嬌姿稚子,環繞榻前,生死離別,凄慘無比,尤以將死未死之際,這一生所作所為,善善惡惡,一一自腦海映過。對于那些善的,無愧于心的,會感到欣慰寧靜,但對那些惡的,有背天理良心的,將會感到懊悔,痛苦和恐怖。

這時因痛苦恐怖而感召地獄相見,神識受業力牽引,墮入惡道,所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人之痛苦,尚有甚于此者乎? 五、愛別離苦:語云:“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別離,”生死離別,人間慘事,青春喪偶,中年喪子,固然悲痛萬分,即使不是死別,或為謀求衣食,或因迫于形勢,與相親相愛的人生離,也將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親如父子,近如夫婦,亦難得終身相守,又何況其他呢?萬法無常,愛別離之苦,是誰也無可避免的。

六、怨憎會苦:和愛別離苦相對的,是怨憎會苦。意氣相投的朋友,海誓山盟的愛人,恩愛情深的夫妻,或膝下承歡的子女,或生離,或死別,一切不能自主。

但相反的,那些面目可憎,語言乏味;或利害沖突,兩不相容的人,偏又聚會在一起。像這些可厭可憎的人,能夠終身不見,豈不眼前清凈?無奈社會上人事問題,繁雜萬端,“不是怨家不聚頭”,在某些形勢下,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一起,如影隨形,好像再也沒有分散的時間,這豈不是令人苦惱萬分? 七、求不得苦:想獲得某一件東西,經濟力量達不到;想謀求某一個位置,僧多粥少謀不到。

甲男愛上了乙女,乙女卻屬意于丙男。自己的志趣是做計算機行業精英,但為了吃飯卻不得不委曲在網吧做侍應生。

這些都是求不得苦。莫說求不得,即使第一個愿望求得,第二個愿望又立即生出來。

山谷易滿,人欲難平,誰會感覺到自己一切都滿足了呢?不滿足,即有所求,求而不得,豈不苦惱? 八、五陰熾盛苦:五陰即是五蘊,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陰熾盛,四大不調,而有疾病之苦。

受陰熾盛,領納分別,使諸苦轉本加極:想陰熾盛,想相追求,而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諸苦。行陰熾盛,起造諸業,又為后來得報之因,且因行而遷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

識陰熾盛,起惑造業,三世流轉,而有生死之苦。 佛教中有時又把苦分為苦苦、壞苦、行苦的三類。

苦苦:是我們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佛經中既使沒有指出,我們也是認為是 苦的,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變的痛苦、死亡的痛苦; 由社會環境引起的愛別離苦:即親愛的人不能廝守在一起;求不得苦:是所求不 能如愿;怨憎會苦:是怨家路窄,低頭不見抬頭見。以及五蘊熾盛苦:即五蘊身 心不平衡的痛苦。

壞苦:是指我們通常快樂的。

【第6句】: 佛家說的人生8大苦是什么

佛家八苦

一、生苦

在胎如處監牢,出胎如鉆穴隙,是為生苦

二、老苦

眼昏耳聾,氣虛體弱,是為老苦

三、病苦

四大不調,面黃肌瘦,是為病苦

四、死苦

疾痛喪生,水火殞命,是為死苦

五、愛別離苦

骨肉分離,魂牽夢縈,是為愛別離苦

六、怨憎會苦

惡眷敗家,仇人見面,是為怨憎會苦

七、求不得苦

名利愛樂,圖謀不成,是為求不得苦

八、五陰熾盛苦

五陰的作用熾盛,蓋覆真性,故舍報之后,復須受生,是為五陰熾盛苦

上七苦是果苦,后一苦是因苦

【第7句】: 釋迦牟尼說:“人的一生有八種苦”是什么呢

八苦: 一、生苦——人之生也,都是隨業受報,依前生之業,與人道相應者,則投生為人,最初流愛為種,攬父母精血,納識業為胎。

處在母腹的生臟之下,熟臟之上,上壓穢食,下熏臭氣。母飲冷時,勝于冰雪凍膚,如入寒冰地獄;母吞熱時,極似沸湯灌體,無異鑊湯地獄;母啖粗時,誠如山石壓身,仿佛夾山地獄。

尤其胎中穢窄,迷悶難堪,隨母氣息出入,種種不得自由。幽囚十月,如禁牢獄,經中名之為胎獄,詢不過分。

及出胎時,柔軟肌膚,被風吹如刀割,痛苦莫喻。因嬰孩癡呆,又不解說話,只知道由這呱呱一哭,竟哭出無數的痛苦出來。

以為人之一生,從此起不知道要吃足了多少苦頭。此種生苦,古人曾形容他為生龜脫殼,其痛苦可知矣!至于難產橫生之慘更不忍言,母子生命懸危,凡為人者,無法逃過此關。

省庵大師的詩云:‘業風吹識入胞胎,獄戶深藏實可哀,每過饑虛倒懸下,頻驚粗食壓山來。

’。我也有句詩說:‘此世當思歸極樂,來生不愿入胞胎’。

二、老苦——歲月無情,不知不覺地,能把人們催促到‘萬事輸人己退藏’的地方去,創傷得我們真是無處不傷神,混身病態,諸根朽敗,則力弱形枯,神衰智鈍,眼花耳聾,腰酸骨痛,口吃齒缺,鶴發雞皮,一切行動都不如意,汝看苦不苦呢?可是世間無有不老之人。詩曰:‘流淚暗思童稚樂,見人空話壯年強’。

余意:‘寄語少年須努力,莫待覺悟老來遲’。 三、病苦——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世間那有無病之人?偶一四大不調,則諸根痛患,飲食俱廢,坐臥不安。

單說頭暈齒痛,已是痛苦不堪,況沉珂酷疾,大病連年乎!病的厲害,就是三國時代雄糾糾的張飛,也極駭怕而無可奈何。詩云:‘四大因時偶暫乖,此身無計可安排,殘燈留影不成夢,夜雨滴愁空滿街’。

我說:‘健時莫為因循誤,病到方知懺悔遲’。 四、死苦——人生如夢,幻質匪堅,從來未有不死之人。

當世緣既盡,四大分離之際,抽筋折骨痛苦難言,古人形容為活牛剝皮,思之悚然。至于橫禍慘死,骨破腸穿,身首分離,更不忍談。

并且臨終時,家親繞榻,恩愛訣別,同時一切業境頓現,真是千愁快悒,萬怖慞惶,霎時一命嗚呼!寂然孤逝,冥途渺渺,幽怨重重。假使生前妄造惡業,墮于三途,其苦更不堪設想矣!詩云:‘識神將盡,忽無常,四大分離難主張,脫殼生龜真痛絕,落湯螃蟹漫慞惶。

’。

我說:‘念佛必蒙垂接引,賦歸極樂亦欣然’。 五、愛別離苦——好景不常,欲合偏離,雖云人生聚散無常,可是恩愛割別,亦是人生一大苦事,一家眷屬的團圓,父母妻子的恩愛,因緣所使,或生離、或死別,乃至一旦家散人亡,這么人生,是苦非苦不消說也。

詩云:‘生離死別最堪傷,每話令人欲斷腸,虞氏帳中辭項羽,明妃馬上謝君王。

’。余意:‘悟得因緣生滅法,自無恩愛別離愁’。

六、怨憎會苦——此有二種說法:一、是冤家會遇,如眼中釘,發生憎恨。一是宿世冤緣結為六親眷屬,一處同居,互為惱氣,仇怨之人,欲離偏合,狹路相逢,無可逃避,汝看苦不苦呢?詩云:‘苦事人情皆欲避,誰知夙業自相招,兵敗張巡思作鬼,身亡蕭氏愿為貓。

’。

我也有句詩說:‘好將佛教善緣結,當作蓮池海眾看’。 七、求不得苦——世間那有十足無求之人?名利福壽,凡所欲事,求之不得,則生愁苦或憤怨。

如富貴無子,貧窮多累,讀書落第,營商蝕本,諸如此類,欲求偏失,亦乃人生一大憾事也。詩云:‘揚帆屢見沉舟客,掛榜偏傷落第人,畢世耕耘難果腹,頻年紡織尚懸鶉。

’。

余意:‘得失榮枯皆有命,窮通壽夭總由天’。 八、五陰熾盛苦。

——五陰——即色受想行識。‘熾’——火熱也。

盛——眾多也。陰——障蔽也。

是說這五種法能障蔽吾人本具妙覺真心,使之不得顯現。色陰即所感業報之身,受想行識四陰,乃觸境所起幻妄之心。

由此幻妄身心于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境,起惑造業,招集苦惱。依眼等五根,緣色等五塵所起煩惱屬色陰。

依五識領納五塵所起煩惱為受陰。依六識想念法塵所起煩惱屬想陰。

依七識恒審思量所起煩惱屬行陰。依八識微細流注所起煩惱屬識陰。

此五陰煩惱如火熾盛,盡夜焚眾生的身心,苦不可言,當急用智慧以消滅之,一句彌陀即智慧水也。詩云‘逼迫身心苦事多,哀聲無地可號呼!肝腸斷處情難斷,血淚枯時恨未枯’。

余意‘三界無安同火宅,何如念佛往西方’。此五陰熾盛苦,乃一切諸苦本。

八苦中前四苦屬身所受,后三苦屬心所受的痛苦,最后一苦總括身心。又前七種是別(別指一種),乃過去所感之果,后苦是總(總括諸苦),乃現在起心動作,為未來得苦之因。

因果牽連,相續不斷,無期痛苦,何日解脫?可不懼哉!大家當速念佛求生也。此外還有天災人禍,刀兵水火,風雨雷電乃至寒著侵迫,蚊虱蛀嚙等苦,若擴而充之,說不能盡。

參考資料: /book_read_novel/htm/bid_19021/lid_4741【第78句】:htm。

聲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38104631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香蕉app在线观看免费版| 色妞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毛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天堂资源最新在线|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直播|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欲乱上班族| 国内自产少妇自拍区免费| 四虎影永久在线高清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yy6080久久亚洲精品| 韩国xxxx69| 无码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乱子伦一级在线现看|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网站 |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手机观看|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少妇被猛男猛烈进入久久 |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a| 日本特黄特色特爽大片老鸭| 国产精品免费精品自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观看污| 一级片在线播放| 狠狠色综合久久婷婷色天使| 性欧美人与动物|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资源在线www天堂| 日韩字幕一中文在线综合|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老师在办公室疯狂的肉我| 日本丰满www色| 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 一本大道加勒比久久| 精品日韩在线视频|